受访专家:卢新政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从心脑血管的防治来说,“宅”一点,相当于给血管放放假,更护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卢新政提醒,夏季是心脑血管高发的季节,尤其是35℃以上的高温天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妨“宅”一点。
远离嘈杂控情绪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天气闷热、人多嘈杂,使人容易烦躁,而情绪激动失控、紧张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应注意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态,其实这就相当于给血管放假。
当环境气温达到32℃ 时,老年人要减少体力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早晨锻炼推迟会 很多老年人有晨练习惯,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夏天有晨练习惯的老人应适当在早上多休息一会,推迟晨练时间,以减少疾病发作。
夏天家里大多使用空调,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建议多在室内休息,减少外出活动。
清淡饮食钾丰富 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饮食清淡很重要,在家吃饭就能主动地控制好盐勺。
夏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高血压者应注意每日盐的摄入量,需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提高摄入含钾丰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注意多喝水,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相关阅读: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曹国良
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早上活动时不妨学学电影慢镜头。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早晨起床后或餐后发生多见。高龄老人因血压调节机制的不敏感,容易出现体位变动时血压不能及时调节而发生低血压。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变动体位动作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