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要去美国读书,临行前重要的一事就是体检,正好想借机给自己好好查一查,就选了大部分体检项目,包括妇科。没想到,初次妇科检查,竟让我遭遇无比尴尬的事。
尴尬:不该出现的保洁员
第一次检查妇科,有些忐忑。进入诊室后,一位女大夫在看报纸,抬头瞟了我一眼问“结婚了吗?”,我小声说“没有”,“到里面(有个帘子)自己躺着去。”按医生吩咐,我把一次性纸垫铺在床上,躺下。没有一句嘱咐,检查便开始了。
检查时有点痛,我想和医生说,但见她有点不耐烦,我想算了,忍一下吧。就在此时,我听到门开了,接着,一个女保洁员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我赶紧扭过身想挡住自己,但被医生制止,“躺好”。我转也不是,躺也不是,尴尬极了。只见这位工人一边收拾医疗垃圾,一边和医生谈笑风生。结果,这位本不该出现的保洁员,竟几乎参与了整个妇检过程。
不久后,我陪长辈到医院做检查,看到因病房紧张,刚生育的母亲只能在众目睽睽下喂奶。于是我顺手画了幅小漫画发在微博,希望引起更多对患者隐私的关注。
相关阅读:曾有新闻报道,台北市联合医院为营造女性良好就医空间,开发出一款新的斗篷衣,提供给接受乳房摄影检查的女性。
无奈:患者太多没办法
微博发出后,不少网友讲述了自己或家人就医过程中的不愉快——
“很多地方的妇科隔断摇摇欲坠形同虚设,大家就是想把病看好,对隐私问题已经麻木了”、“最难熬的事情就是带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推来搡去、呼来换去,感觉得不到尊重,很难受。”
对于患者隐私的保护,很多医生也表示很无奈。北京协和医院郁琦医生看了微博后评论——
“主要还是空间和人数的问题,如果我半天只看20个人左右,如果都是在特需那样的房间,隐私等都不是问题。比如我现在一天两个单元,最多要看110多人,与患者交谈时,其他患者都在旁边听,只有涉及极其隐私的问题时,才将其他病人赶一下,但很快又都围上来,我们根本没时间老去维持秩序。”
相关阅读:一位医生朋友曾说,他从不敢独自为异性患者处理伤口,害怕被误解成性骚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大夫也在微博上呼吁,医生在媒体平台上一定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看来,真是求医者困扰、授医者煎熬啊。
妇检:定期检查很必要
其实,这种妇科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体检之后我才了解到,我当时选择的新柏氏TCT检查,全称叫做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筛查宫颈癌等宫颈疾病的方法——用一种特殊的刷子采集宫颈脱落的细胞,然后进行检测,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在99%以上。
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检查前医生曾给我填过一个表。我看了一眼,发现很多理应检测这一项的人名后面都打着叉,少部分注明是生理期。我想,很多人拒绝妇科检查,估计是怕麻烦吧。
相关阅读:第24届国际乳头瘤病毒学术会议上,专家指出宫颈癌是目前惟一能找到病因且能有效预防的癌症。有性生活的女性从30岁起,应定期做相关检查。
宫颈癌最常见症状是阴道流血,特别是非经期阴道流血、性交出血或疼痛、更年期后任何时间出血等。还有其他症状:阴道有难闻分泌物;盆骨疼痛、背痛;全身疲倦和体重下降。
据健康时报《30岁起体检可防宫颈癌》2009-6-20 13版
后续故事:
我一位好朋友,旅美期间切伤了手指,到医院就诊。她说,所有的接诊都是单间伺候,每次换药,她都哭得梨花带雨,医生都温柔地安慰她,让她哭,让她发泄。换药后细细地跟她讲,该如何恢复手指的肌肉功能。不过,她也说,当晚的伤口处理费用高达一千美金,如果没有保险,一般人还真是吃不消。看来,关于就医环境,“国国”有本难念的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