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5月24日> 总第927期 > 15 > 新闻内容
海军总医院神外医生10小时
万丹妮 樊中文 黄育平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查看次数:  
                                     
  
  开栏语:健康时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网联合发起的《中国医院现场直击》系列报道,走进医院,亲历医生们经历的一天,感受医生真实的工作状态。
  科室简介: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微创神经外科研究所。设有功能神经外科、颅底肿瘤、脑血管病、脑内窥镜、脊髓损伤修复专业手术组。开展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脑功能性疾病的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科室主任:张剑宁,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人的大脑只比豆腐硬一点点,稍微一点失误都可能使病人致残,永远醒不过来。”张剑宁认真地说。当了20多年神经外科医生,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剑宁始终不变的是24小时紧绷的神经。

   7点20分:一天从重症监护室开始
  7点28分,张剑宁已经站在了一个因颅脑损伤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床前。按照医院规定,周五是主任查房时间,但张剑宁每天工作之前必查房,休息日也不间断。
  谈起当前医患关系,张剑宁感慨:“有些病人质疑医生选择的方案不合适,但他们不知道,在危急情况下,医生都会本能地为病人做最好的选择。”
  “我当住院医生时,有回半夜送来一个车祸造成严重颅脑损伤,已经形成脑疝了。脑疝死亡率高达50%,让患者在急诊保守抢救,即使病人死亡,医生承担的风险会小很多,而一旦病人死在手术台上则很可能面临医疗纠纷。”张剑宁说,当时他和值班医生仍决定为病人实施紧急手术,争取一线生机。幸运的是,患者最终从死神手里逃脱出来。

   10点30分:机器人手术进行时
  一名58岁的男性患者因高血压脑出血,需要手术清除颅内瘀血。医生决定不开颅,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准确清理脑部瘀血。
  整台手术大约持续了一小时,自始至终主刀医生都没抬头来看过在场记者一眼。一场被围观的手术,从医生到护士、技师真正做到了旁若无人。
  最终,医生从患者头部取出7毫升黑色的瘀血,据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亚明介绍,由于患者颅内还有部分瘀血已经凝结成血块无法抽出,术后有望通过服药化解血块。
  这样的手术在神经外科相当常规,某些复杂的开颅手术则可能从上午九点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如果赶上冬天一天几台手术,神经外科医生就成了真正披星戴月的人,早晨七点钻进手术室,晚上八九点才能出来。

   17点:随时备战另一个惊心动魄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特征决定了神经外科永远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有时候一个监护中的病人上一秒还和家人有说有笑,下一秒可能就倒下了。
  护士长孙艳杰和她的团队早已习惯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工作状态。有时候,她们不得不半夜派人去家属入住的旅馆签手术意见书。
  “在神经外科当护士,既要力气大能搬动病人,又要耐心赛过保姆,给失去意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洗头剪指甲。”护士长孙艳杰说。
  今年年底,神经外科将升级为海军总医院脑科医院,届时病床数将扩展到240张,重症监护室床位增加到20张,并拥有独立的手术室和研究所。张剑宁和他的团队就要更忙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