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向小平,北京市第六医院心内科主任、CCU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冠心病、心衰、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
相比于白天的猝死,睡梦中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惊惧,然而对于心脏病人和高龄老年人,夜晚至清晨的时间段里恰恰有三个猝死高峰期。对此,北京市第六医院心内科主任向小平给出三点建议。
睡前需静心
第一个高峰期是晚上11~12点。在这一时段最好不要饮酒、做剧烈运动,尤其不要与人争吵。向主任解释说,情绪波动剧烈,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此时应把情绪先平复下来。可尝试平躺,身体放松,用鼻缓缓吸气,然后再将气缓缓呼出,吸气和呼气的时间均为5到6秒,每分钟练习4到5次。
药物要慎用
第二个高峰期是凌晨2~4点。这个时间段是人体的深度睡眠期,猝死的风险是晚上的3倍。
向主任提示,在下午和入睡前切勿服用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美西律、心律平以及维拉帕米等使心跳减缓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使有病变的窦房结、房室结传导阻滞加重或窦性停搏增加,增加猝死的风险。
遵循三个“一”
第三个高峰期是早上6~8点。向主任建议,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要遵循三个“一”:起床醒来先躺1分钟、然后坐1分钟,最后站立1分钟后再迈步活动。对于一些高血压或者心脏病患者要提前服药。
此外,向主任提示,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和高龄人群应随身携带药物,以便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