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没有理论解释,没有实验证据,没有临床实验积累,这个东西是不存在,不真实,不可靠的——老百姓口口相传、某些媒体推波助澜的“食物相克”,在专家眼里,就是这么的不靠谱!日前,中国营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青年报联合主办的“食品安全与食物相克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阅读提要:
■南京大学生化系教授郑集挑出7对人们常能吃到的“相克”食物,亲自和两位同事一起吃了两天,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有人吃了大葱蘸蜂蜜,于是肚子疼得不能忍受。当时医生没有外科和感染知识,从病状上找原因时,找来找去觉得吃的不合适了。大葱蘸蜂蜜“相克”的说法就流传下来。其实如果按照现在的医学知识,这可能就是急性阑尾炎,跟大葱蜂蜜没有关系。
■从古代文献中,从汉唐到明清有六十多本中医书籍都没有谈到有相克的记载。
■食物相克过去只是出书,出现在微博上,个人网站上,时不时有相关内容。而且改头换面,用点现代语言,更声嘶力竭了。
受访专家:
葛可佑,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贾建斌,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
徐筠,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翁维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谷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瘟病学博士。
林殷,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主任。
第一板斧:
食物相克之专家体验——没事!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我从小就听老辈说,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山东人吃大葱蘸大酱是我们习惯的吃法,老人却说大葱不能蘸蜂蜜,吃多了能死人,那个时候心里就怀疑。还有茶叶煮鸡蛋我从小就吃,怎么就不能吃了,很奇怪。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瘟病学博士谷晓红:我是长在大海边,从小吃螃蟹长大的,螃蟹和柿子在中医角度属于食物的相反,因为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正好赶上虚寒体的人,就雪上加霜,导致腹泻。但这不叫食物相克。所以中国人的智慧的体现就是吃螃蟹一定要吃姜汁,姜是温性的,帮助抵销螃蟹带来虚寒的不良作用。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猪蹄炖黄豆,湖北餐馆就有这个菜,我也经常吃,但吃完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吃过,反正从营养角度,包括自己的实践,我觉得没有问题。说是黄豆当中的植酸与猪蹄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吸收,其实这个食物营养素非常多,进入人体以后混在一起,你不能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第二板斧:
食物相克之实验数据——不实!
江湖传言一:1935年南京出现一种流行病,人们相信这是食物相克造成的。说香蕉和芋头不能一起吃,吃了就有问题。
实验研究:南京大学生化系教授郑集搜集了184对传闻“相克”的食物,挑出14对人们常吃的,用白鼠、猴子、狗做实验。又选出7对人们常吃的食物,自己和两位同事一起吃了两天,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他把这个内容附在他写的《营养学》一书上。他做的相克食物实验包括:大葱蜂蜜,红薯香蕉,绿豆狗肉,松花蛋和糖,花生黄瓜,青豆和饴糖,海带猪血,柿子螃蟹等。
江湖传言二:2003到2008年五年间,关于食物相克的书出了61本,1994年到2008年的文献资料有159篇关于食物相克的文章,5/6是说食物相克的。
实验研究:中国营养学会从2009年开始和兰州和哈尔滨的高校进行研究,在兰州地区选择了100位健康人员,选了一些大家经常吃的,包括猪肉加百合,鸡肉加芝麻,牛肉加土豆等,先给动物吃没有什么反应之后再给人吃,吃了一个星期没有所谓的中毒、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泻等。哈尔滨医科大学请试食者吃猪肝炒青椒,菠菜拌黄豆,海带拌水果,茶叶煮鸡蛋等,也没有人发生中毒现象和严重不适感。
第三板斧:
食物相克之追根溯源——无稽!
营养学:
食物相克源于历史局限
认知局限 历史上人们的经验要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人。有人吃了大葱蘸蜂蜜,肚子鼓起来了,疼得不能忍受。当时医生没有外科知识,也没有感染知识,从病状上找原因时,找来找去觉得吃的不合适了。大葱蘸蜂蜜“相克”的说法就流传下来。其实如果按照现在的医学知识,这个症状应该就是急性阑尾炎,跟大葱蜂蜜没有关系。
食物污染 过去不知道食物污染,老百姓说,你看吃了黄瓜炒鸡蛋拉肚子了,这两个不能一起吃,其实可能是黄瓜被污染了。
过敏体质 很多人吃海产品身上会痒、肿、过敏。这是一种特殊体质,碰巧了这种例子也记录下来,就变成大虾和水果一起吃会中毒,其实是针对这个人的,海鲜过敏。
中医学:
食物相克不是中医说法
食物相克不是中医说法!
中医学有“食物相反”,也有食物禁忌。“相反”主要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中医当中所有食品都分其性,寒热温良,这种性的叠加,作用于人体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
禁忌主要是食材不新鲜导致的,或与每个人个体不相合,另外就是与疾病有关,比如得了热病再吃羊肉,加上榴莲、桂圆,那肯定对疾病治疗是有反作用的;吃的时机不对也属禁忌问题,两顿饭没吃,见到柿子就空腹吃,那对胃就是很大的伤害。
而且食物相克从语义上讲不通,“克”有攻克、消灭对方的意思。相克是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针对第三者。从汉唐到明清有六十多本中医书籍都没有谈到有相克的记载。通常我们说,吃了食物不舒服,或得病之类的,恐怕还跟个体有关,即使有不良反应也不能叫相克。
传播学:
微博加剧了相克传播
食物相克说卷土重来有一些特点,过去只是出书,现在微博上,个人网站上,时不时有相关内容。而且改头换面,用点现代语言,更声嘶力竭了,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数量也增加了,过去三五百条不错了,现在动不动就一千条。
这些出书的单位都非医药专业,非营养专业。条目随便,内容粗糙,说理不足,却借用一些“科学语言”,什么草酸,乳酸,鞣酸或VC,只要碰上钙就不吸收。当然你兑到玻璃管里是沉淀了,但别忘了人是人,试管是试管,人这个机器到现在医学家也没有了解太清楚,消化道六米长,人体内缓冲体系很多,不是说你吃点酸就变酸,吃碱就变碱了。
还有一个最可怕的就是中毒论,有一本书首篇就写了中毒死亡篇。西瓜和羊肉吃了死,鸡肉和芝麻吃了死,还有鸡肉菊花,柿子鹅肉……说一点中医药性,五脏六腑啊绕你,再加一点西医,读者看了就蒙,结果宁可信其有。
这些书有本草书,有方记,综合医书,养生书,私人著作多,官方著作少,提到的相反食物有五个特点。
第一外来物种比较多。香菜、胡桃、莴笋、菠菜、番茄、番薯……外来物种传到中原,人们对它的食性有一个了解过程;第二肉食和水产品比较多,比如牛肉猪肉,鲤鱼狗肉,驴肉猪肉,首先这样的吃法现在都很少,另外古代没有冰箱,就会有细菌的问题;第三类是生食食品;第四是发酵食品,如果腌的温度,时间不对的话,就会出问题;最后是食用菌,有可能会有毒性。
食物相克逐个批:
菠菜炖豆腐 食物相克论说,菠菜草酸跟豆腐的钙结合变成草酸钙不吸收,但是牛奶也有钙,到胃肠里也会跟牛奶结合,喝豆浆也有钙……这么说来,只能不吃菠菜了。
西红柿生吃没营养? 有人说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只能炒着吃,生吃不能吸收。这个道理科学解释是对的,但番茄红素在身体外面和油炒了以后能吸收,进了胃肠以后碰到油还是能吸收,而且人体是37度保温,有12个小时的时间照样能够结合。另外,光说番茄红素炒了好,生吃西红柿还有维生素C呢,炒了维生素C还损失了,也不合算。
海鲜加维C会中毒 烹调海鲜时,无论西餐还是日餐,都会用柠檬汁去腥味,柠檬含维C非常高。另外像鲜枣,猕猴桃,柑橘等都含维C,我们经常吃完海鲜之后吃这些水果,都没有问题。理论上海产品含有砷,维C也是强氧化剂,但需要非常大量的海产品和大量的维C才有可能,而且一般化学反应都需要时间温度。
我们应该怎么吃: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不要觉得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膳食指南要求你吃饭吃多少多少克,你每天吃饭之前还要称一下吗?你一个星期吃的东西营养大体平衡,就可以了。老百姓不要操心,这个有营养,赶快去查营养素表,怎么怎么吃,那太细了,不需要。不用花心思去关注细枝末节,很好的吃饭,愉快的过日子,就得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翁维健教授:食物相克不除,人无宁日,医无宁日,国无宁日,老百姓都不敢做饭了。我们应该依据中华的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来生活,愉快地活着。我现在吃饭基本百无禁忌,当然不要越过平衡膳食,戒烟戒酒是肯定的,红烧肉我是吃的,浅尝辄止,筷子有数,多夹一点蔬菜水果就可以了,不要做“食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