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8月22日> 总第854期 > 03 > 新闻内容
健康时报记者眼中的黄建始
健康时报记者 戴志悦 李海清 余易安 王志胜 马海伟 叶 依 魏雅宁 黄小芳 刘永晓 杨 锐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查看次数:  

  想念着您的黄氏笑容,期待着您每次笑眯眯地出现在门口,招手说“大家好”……当您抵达那个春暖花开的永恒国度时,请别忘记带上您的黄氏笑容。

 

  编者按:他始终和善地微笑,声音嘶哑,他活跃在国内健康教育讲台上,他说“只要有一个人在听,我就得讲下去。”这位非典时期临危受命,连夜从美国回到国内的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于8月16日凌晨2:40(美国时间),在美国洛杉矶凯泽医院因骨髓瘤去世,享年58岁。

  多年来,他与健康时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几乎每位编辑记者脑子里都浮现出与他相处的各种片段。在这里,我们送别这位老朋友、兄长、良师,这篇文章是健康时报11年来参与的编辑记者最多的一次。我们相信,在未来坚持传播科学健康观的路上,他仍一直与我们同行。

  黄建始,1953年10月5日出生,江西省玉山县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健康管理》杂志主编。从事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创作等工作。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17年。2003年回国,是国内最早开展健康管理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

 

  “在我的生命里没有比儿女更重要的事情了。”

  这位深爱儿女的父亲,8年前告别在美国定居的家人,为了他钟爱的健康传播事业,回到中国。

  当年,在北京广渠门附近的一间几十平米的一居室里,黄建始第一次把健康管理的理念带到了国内。而“在这之前,中国还只有配餐师,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养师。更不用说健康管理的概念。”黄建始的生前好友、全国九部委高级健康管理师郭伟禾说。

   只要有一个人听,我就要讲下去。

  2003年,他刚回国的时候,就到社区去做健康教育讲座,台下只有两名听众,他就坐到了这两个人中间像聊家常一样跟他们讲。对此,陪同的学生很不解,而他说:“哪怕台下只有一个人听,我们就要认真讲,通过他也可以把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07级在读学生盛峰说,协和医学院有个Supercourse China,即“中国超级课程协会”,是黄教授一手从国外引入的,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中国的医学生提高公共卫生的知识水平,去帮助更多的老百姓。每一次课程他都从头跟到尾,给予悉心的指导。盛峰说,只要学生有求于他,无论是请老师还是找经费,黄教授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解决。

  几年来,他给社区的老人讲,给学生讲,给工人讲,给白领讲,给机关领导讲,给医学院的博士、硕士讲,给医院院长讲;在报纸上讲,在电视上讲,在广播里讲;讲得风趣、浅显易懂。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讲座400多场,累计直接听众过十万人次,电视观众过亿,电台听众数亿。

  然而,曾经他讲的话,连自己母亲都听不懂。当年,他刚读中山大学,母亲得了肾盂肾炎,放假回家,母亲让他讲讲这个病是怎么回事,他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从肾小管、肾小球等一大堆医学术语一路讲下来,讲完之后母亲感叹道:“完了,我这个儿子没了。”黄建始不明白母亲的意思,母亲说:“你说出来的话,我听不懂。”这件事促使他要深入研究健康传播,怎么给普通人讲健康。

   做健康教育,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尚未完全康复,想到早就答应参加南昌大学校庆,3日去了南昌,4日抱病做了一下午讲座后回京。”这是黄建始5月26日发布一则微博。

  在健康时报编辑记者的记忆里,他真的是一个不会拒绝的人。他的电话除了在飞机上,从不关机,记者要采访他,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会接电话,对未接电话,也会一个一个打回去。

  然而,这个从不忍心拒绝别人的人,却对健康时报做了一次“残酷”的事。健康时报记者曾把他的一个讲课录音整理编辑后想发表,在将稿件传给他审阅时,他说“一种病怎么应对,不是几百字能说清楚的,会误导读者。”不同意发表。当时,出版流程已到了最后样阶段,离付印只有一两个小时时间,临时换稿编辑手头又没有备稿。与黄教授是多年朋友的编辑非常着急,请黄教授通融一下救救急,黄教授仍不同意。

  晚上,这位编辑回到家,收到了黄教授的一条安慰短信:“做健康教育,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对于今天的事,我感到很抱歉。”

  ■相关阅读:

 

  骨髓瘤有四大症状

 

  受访专家:陈文明,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北京朝阳医院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陈文明告诉记者,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有四大症状,第一是骨质疏松、骨痛(特别是腰背部痛)、不明原因骨折;第二是尿蛋白和血尿;第三是反复感染,免疫力低下,反复细菌性肺炎或尿路感染,反复感冒不容易好等。第四是贫血,少数合并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这四个症状可能是其中之一,也可能其中几个。

  黄建始教授曾在博客中透露自己感冒一直干咳不好,病情反复三周。陈文明认为,从现在看来,他应该就是因为多发性骨髓瘤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所致。

  作为一名从事健康管理的专家,为什么没认识到这次反复感冒的严重性呢?陈文明分析说,初期这四个症状都不是特异性的,骨痛就会去看骨科,尿蛋白会去看肾科,感冒了可能就去呼吸科。只有贫血才会到血液科,而贫血往往被人们轻视,且这个症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很少出现。因此,百分之七八十患者存在误诊历史。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老年病,病因不明,平均发病年龄65岁左右,50岁以下的比较少见,男性比女性高发。

  黄教授从五月份出现感冒症状到八月去世,时间之快让陈文明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成熟细胞的肿瘤,属于慢性病,它的最大危害是出现感染、肾功能衰竭、全身衰竭等并发症。他认为,黄教授应该是出现了无法控制的并发症。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比较简单,做一个血沉,如果发现异常,再做免疫球蛋白定量大部分病人就可以初步诊断。

  下转24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