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简介:
赵培泉,主任医师,教授,国内小儿视网膜疾病权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年委员。
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眼外伤和黄斑病变,特别是小儿视网膜疾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门诊见闻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有两个绰号:“赵铁人”和“赵疯子”。“哪个医生会做手术做到深更半夜,不顾自己的身子,第二天还要看一百多位病人呢?”这是两个外号得来的原因。他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开展小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的医生之一,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而来。
在上海新华医院眼科,赵培泉教授的门诊是由一个团队在做的,包括医生、护士和见习医生。每周一和周四是他的出诊时间,每次都要晚上八九点才能结束当日的门诊,每次的患者几乎都要超过100人,最多有150多人。
偶尔会碰到稍早结束门诊,他会站在诊室门口,冲着外面喊:“有谁看赵培泉门诊的?”一些没挂上号的人闻讯跑来。
赵培泉团队里的王琦医生告诉记者,他的手术日一般都要准备两副手套。一般的男医生,做手术都是用七寸半手套,他一定再准备一副八寸的,因为从早上做到晚上,手会肿。
6月23日下午,记者跟随赵培泉教授出诊,他前一天做手术做到凌晨两点,第二天又早起查房。门诊上的他虽然略显疲态,但一直全神贯注。到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他和其他医生和护士说了声,暂停了门诊,到隔壁休息室躺了有十多分钟,回来后继续出门诊。
赵培泉的“粉丝”众多,不仅有常年追随他的一些病人,更有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同行。他说:“我的手术室是开放的,不仅我们自己的医生、研究生和进修生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学习,我们还欢迎同行来参观学习,把技术‘攥’在手里的想法和做法是狭隘的,治好中国人的眼病,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赵培泉教授介绍,视网膜是眼球后部一层很薄的感光组织。眼睛的感光系统把光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将聚焦的影像转换成神经脉冲,然后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在我国,由于近视眼、白内障、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所以视网膜疾病并不鲜见,视网膜脱落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查一次眼底
门诊现场:很多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鼻梁上几乎都架着一副高度眼镜,从外面看有好多圈圈。
赵培泉: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人视网膜非常薄,特别容易穿孔,而穿孔后就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中国人近视眼非常普遍,很多人通过手术摘除了眼镜,但视网膜落的危险性并没有改变,且度数越高,高度近视时间越长,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就越大。高度近视者首先要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冲撞性运动、剧烈震动、头部大幅度运动等),而头面部一旦收到冲撞,就应到眼科进行一次常规眼底检查,以求及早发现视网膜脱离征兆。高度近视者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视网膜脱落
门诊现场:一个三岁儿童放鞭炮的时候伤了眼睛,导致了视网膜的脱落。一位中年人几年前曾经受过眼部外伤,现在视网膜也发生了部分脱落。
赵培泉:视网膜裂孔就是视网膜的一处全都裂开了。外伤是继发性视网膜疾病的最常见因素。很多人眼部受了伤会进行眼底检查,这样可以检查出来玻璃体和视网膜是否受损。因为周边视网膜裂孔的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只有在散瞳检查时才能发现,所以大多数有视网膜裂孔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存在视网膜裂孔。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都是因为视网膜由于玻璃体的牵拉而形成了裂孔。眼外伤以及有过眼睛手术者,就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
检查眼底
门诊现场:数位常规早产儿筛查患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随访患儿前来就医。
赵培泉:对于早产儿来说,眼部血管发育的后半段只能留在出生之后完成。为了抢救他们的生命,医生必须使用氧气。正是用于救命的氧气,有时会导致眼部血管畸形发展。在高浓度、长时间的血氧环境下,它们不再向边缘延伸,而是就地膨胀、变粗、打结,有时形成出血,形成一种对视网膜的可怕牵拉。但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出生后一段时间的最佳治疗期,早治疗的话,完全可以避免对视力造成重大损害。对于早产儿,尽早筛查眼底疾病非常关键。
告知病史
门诊见闻:一位视网膜变性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老年患者,手术后又要求再做手术。
赵培泉:这位患者没有手术的指征,强行手术可能造成视力更差。许多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已经有了病变,病变往往会影响视力,如果未引起重视,病情继续发展恶化,最终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前提,而长期控制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参加常规体检的时候,检查眼睛时一定要把糖尿病病史告诉医生。
记者手记:
在赵培泉教授的门诊上,几乎所有的患者的眼睛都明显不同于常人。一位年老的婆婆,由女儿陪着过来央求赵培泉再次给她动手术,尽管她现在的视力已经非常差,她也知道手术很可能造成视力更加低下。但她就是想争取一下,看是否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变得好一些。由于不具备手术指征,赵培泉为她仔细检查了两次之后,无奈拒绝了病人的要求。
更令人感到同情的,是那些因为遗传或者早产来到世界,却无法见到光明的婴幼儿。医学上,有一个称谓叫“白瞳症”,是指各种眼病导致的瞳孔变白。在门诊上,很多孩子都是等到瞳孔变白了之后才千里迢迢地来到上海看病。而瞳孔变白之后的孩子,大多数手术也不会有很理想的视力。早产儿家长并没有筛查眼疾的意识,很可能让他们抱憾终生。
医学进步的最有价值体现,是让人类远离那些本该避免的疾病困扰,而这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健康素养。而在这一点上,健康传播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