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3月07日> 总第808期 > 20 > 新闻内容
春季养生有三宝
健康时报记者 黄小芳文/图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与健康时报联合推出大众文化讲座2011年第一讲(总第58讲),邀请到了民俗与养生专家、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主讲“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与养生”。高巍强调,养生健体要顺应四时,根据节气变化安排饮食、起居、劳作,以达到阴阳调合、颐神养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心情愉悦

  养养肝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看见落花流水春逝去,把自己比作满地飘零的落花,非常幽怨,这就是“伤春”。春天人体内阳气渐升,向外发散,表现出来就是春心萌动,得不到释怀的时候,往往会伤春。因此,古代有一个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女可以合法约会,就是为了避免“伤春”对身体的损害。如果出现忧郁、情绪波动、多愁善感,要格外注意,可能是体内阴气偏盛,抑制了阳气的升发,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很容易出现抑郁症或精神问题。

  专家支招: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个角度想想,虽然我们比上不足,但是比下有余!你老看着那开车的跑得快,后面还有走着的呢,您能骑自行车也很幸福。要是真想不开,就先把事放一放,和朋友一起爬山去,感受大自然的情怀,比在家里呆着老想事、钻牛角尖强。

  夜卧早起

  防春困

  春天新陈代谢加快,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身体各器官负荷加重,而供应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很容易犯困。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中医讲“人卧血归于肝”,人在躺着的时候,对血液的需要量少,现代医学证明,人睡觉的时候,进入肝脏的血液流量是站立时候的7倍。曾国藩说:“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只有睡好觉、休息好,肝脏才能得以滋养。但也不能贪睡,春天白昼时间延长,阳气足,如果大白天还在睡觉,很不利于阳气的升发。

  专家支招:夜卧早起,就是说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点,但早上要早点起来。也就是跟着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中午如果困的话,可以睡一小会,别太长,半小时左右即可。办公室一族如果没有条件躺着,静坐着眯一会也能有效果。

  饮食调和

  多温补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春季阳气初生,宜“减酸增甘”,多食辛甘发散、温补脾胃的食物,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营养充足了,在生发的季节、长叶的季节,您还害怕没有肥料的来源吗?

  专家支招:温补不宜大鱼大肉,建议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比如韭菜,在蔬菜家族中,韭菜是最先崭露头角的,生命力顽强,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是最典型的应季蔬菜;葱,春天的葱是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喝葱白汤可以益五脏、补气血,葱根熬完水,每天洗两遍,对慢性痔疮有好处;大蒜,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容易受外界感染,大蒜可杀菌,对心血管健康也很有好处。

  小提示:

  春捂捂到15℃:历来,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立春之后,虽然从节气上来说已经进入到了春天,但这个时候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和真正意义上的春暖花开至少还差有两个节气,适度“春捂”是顺应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保养阳气,增强抵抗力,有效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

  但春捂也应有度,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减衣,再捂下去就会诱发春火,同样对健康不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