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是一个人心理诞生的重要过程,婴儿成为一个与母亲分离并且有个性的个体。良好的养育、爱的态度、适度的挫折,都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婴儿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解密一下吧。
0~1个月:我处于自闭阶段。刚刚脱离母体,这时候的我情感需要让位于物质需要。父母不用过多地担心我的心理,因为除了吃喝拉撒睡,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别的事情。
2~6个月:当我会对母亲微笑时,标志着我进入了共生阶段。这个阶段对我的将来非常重要,对人基本信任感就在这一阶段建立。如果母亲由于太忙或者疏忽了对我情感的回应,我会在将来变得纠缠母亲,对分离特别敏感,不敢独立成长。
虽然我听不懂妈妈的语言,但是请多跟我说话,我可以理解妈妈话语中传递与流动出的爱。这时候爸爸可以做的就是通过给妈妈足够的爱与关心,保持妈妈快乐的情绪,通过爱妈妈来爱我。之后直到三岁,我都处于分离与个性化阶段。
7~8个月:我认识到“我”的存在,想与母亲分离,所以有时候会轻轻地推开妈妈,或者在抱我的时候微微向外挣脱。这时妈妈要保护我这种想“离开”的愿望,在我想挣脱的时候,放下我,而不是死死地把我抱住。在我需要妈妈的时候,又可以紧紧地抱住我。这有益于培养我独立的个性。
9~12个月:我开始学习爬行、站立、行走,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人生学习阶段。我不怕失败、不怕跌倒,我只怕妈妈不让我去学习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可以放开我,不要我一摔跤就禁止,要多多用语言鼓励我,我会长成有独立能力有思维的健康宝宝,但是我知道自己是弱小的,所以还是会跑回来扑进妈妈的怀抱,寻求身体和情感的支持。
12~18个月:我处于自恋期的顶峰。我学会了自由行走,有一种自己是上帝的全能感。直立行走给了我一个看世界的全新视野,是日后巅峰体验的一个基础,也是将来我自我实现的动力。
我开始试图从母亲身边逃走,但是我还是希望母亲可以把我再捉回来,有被保护的感觉。
我喜欢在这时候说“不”,不是为了对抗,而是出于成为独立个体的本能。不要打压我独立的欲望,我长大了之后才能够拥有拒绝别人的能力。我在玩的时候,不打断我,可培养我专注的注意力。
此时虽然我觉得自己是超人,但也很脆弱和容易泄气。挫折常常不是来自于我独立活动时遇到的困难,而是来自于抚养人的禁止和拒绝。
18个月之后:我开始与父母和解。我的全能感下降了,依赖感增强了,更需要跟母亲情感分享。有时候,我会塞东西给妈妈吃,妈妈吃不吃都可以,但我需要妈妈说“谢谢你跟我分享”。用语言或者神情表达对我的欣赏。父亲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喜欢他把我架在肩膀上,他的情感支持和呵护让我觉得喜悦和兴奋。
这时我也越来越明显感受到分离的痛苦。有时会吵闹不休,变得焦虑,妈妈可用语言安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