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号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打造的健康垂类内容聚合平台。2020年9月16日启动2000+名医名院入驻计划,目前已有1000+权威医生医院入驻平台。根据2021年11月人民日报健康号、百家号双平台运营数据,推出优秀科普作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右侧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查看
@上海中山骨科董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
颈椎保健多做做六个动作
【原文摘编】第一节:点头仰头,动作重复8次;第二节:米字点头(左上右下),动作重复8次;第三节:米字点头(右上左下),动作重复8次;第四节:颈部右后侧拉伸,动作重复8次,每次维持5秒;第五节:颈部左后侧拉伸,动作重复8次,每次维持5秒;第六节:耸肩活动,动作重复8次。建议每天进行2~3次这些动作,要舒缓地进行,身体虚弱者量力而行。
网友“满天星”:医生教的这几个动作都很简单,感觉我在办公室就能做,很实用。
网友“包子脸”:“米字点头”这个动作我经常做,低头久了就会做一做,真的很管用。
@猫大夫医学科普(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
急性心梗有很多不典型症状
【原文摘编】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心绞痛,但也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听力下降,视力模糊,下肢酸麻,脚底针刺样疼痛(急性心梗时可能引起),牙痛,头痛(近段时间突发头痛,可能是心脏问题),咽喉不适和疼痛,胃口不佳、四肢无力(有点像重感冒),性格改变(有些年龄偏大的患者发生心梗后,可能突然变得易怒、暴躁甚至精神恍惚、胡言乱语)等。
网友“山河入我心”:急性心梗真的挺可怕的,之前身边一个朋友就是突然倒下了,吓坏我了,幸亏抢救及时救过来了。
网友“人间前行”:身体突然有啥不舒服了,一定不要扛着,有些毛病都很隐匿。
@新湘雅肿瘤黄程辉医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黄程辉)
两类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
【原文摘编】需要做基因检测的患者:一是诊断为癌症的患者,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当家族中存在以下情况时,家族成员需考虑进行癌症风险方面的基因检测:第一,有几个亲属相同或相关肿瘤,亲属发病年龄较低,比如小于50岁;第二,家族中有人患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遗传因素相关的肿瘤,也需要进行基因筛查。
网友“poying”:以前对基因检测挺抵触的,没想到对于有些人来说,还是真的有必要的。
网友“苦瓜煎饼”:我爷爷就是得胃癌去世的,看来我也有必要做一个基因检测看一看。
@张银刚医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银刚)
40岁后做四件事能储存“骨量”
【原文摘编】第一,情绪乐观;第二,加强运动锻炼。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适量,运动过程中避免摔倒;第三,饮食要合理。摒弃错误的节食减肥方法;第四,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和吸收,适当多摄入蛋奶、瘦肉、豆及豆制品等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网友“做超级好运的人”:运动适量很重要,有的人运动太疯狂,结果身体反而不好了。
网友“我是0821”:没想到,好心情还有利于维持骨量,第一次听说。
@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
刷牙和饮食都能护牙
【原文摘编】建议儿童用圆弧刷牙法,成年人用水平颤动刷牙法,里外都要刷干净,除了刷牙还要使用牙线,牙间隙比较大的人群还建议用牙间隙刷。日常减少摄入糖的次数和总摄入量,睡前更要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尤其儿童,多吃新鲜果蔬,有利于口腔健康。
网友“我爱吃栗子”:我老公刷牙1分钟就算完事,更不用牙线,我得给他看看这篇科普。
网友“淘气包呐”:少吃糖,尤其是糖块、甜点什么的,尤其晚上还是督促自己少吃吧。
@成医附二院聂晓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聂晓红)
【原文摘编】白天多喝温开水;晨起用淡盐水漱口;宜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要吃辛辣、腌卤及刺激性食物,不要抽烟饮酒;避免家里空气太干燥,温度过低;适当多喝柠檬水、洋槐花蜂蜜,或多食雪梨、番茄等食物;剥一粒大蒜,含在口中,时轻咬一下,蒜味一出,慢慢咽下,一粒含1小时;教师、客服等需多用嗓子职业的患者,应减少发声,让嗓子充分休息。
网友“小兔子”:最近经常会有咽痒咳嗽的表现,用大蒜这个办法没试过,以后试一试。
网友“熊熊”:既开着电暖气,又开着加湿器,就这样还干得不行,准备喝点蜂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