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01日> 总第1797期 > 01 > 新闻内容
最好的儿童节礼物:锻炼!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王言虎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1日  查看次数: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校园课外体育锻炼的通知中提到,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课外体育锻炼。
少年强则国强,而“身体强”是少年强的前提和基础。六一儿童节到来,社会各界推出不少关爱青少年的活动。无疑,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帮助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是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青少年体质时曾提到,“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野蛮其体魄”指的就是要强健青少年的身体。
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至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
与之对应,有专项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仅有42.7%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能上3节体育课,近75%的高中生难以保证每周3节体育课。平时没有养成锻炼习惯,校内体育课设置又不合理,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是意料之中。
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已成当务之急。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北京市教委此次发布的通知,其实也是对教育部此前精神的落实。不止北京,全国许多省市也已提出类似要求,强调加强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强健中小学生体魄,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礼物”已经派出,关键是要真正“送达”中小学生手中。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各地学校仍面临较大应试压力,普遍存在重知识学习轻体质锻炼的倾向。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必然导致压缩其课堂知识学习,这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可能会面临一定阻力。
这就要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中小学校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同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督促学校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快乐成长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关涉学生群体身体健康,也决定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愿孩子们能在科学的体育锻炼中,快乐健康每一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