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20年09月22日> 总第1732期 > 01 > 新闻内容
体检查抑郁关键在落实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2日  查看次数:  
  抑郁少年能早日迎接阳光吗?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针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国家层面加强对抑郁症的重视,是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近年来,抑郁症已经从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变得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背后是抑郁症患者的与日俱增。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截至2017年,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
据专家观点,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生理和心理都要面临更剧烈的变化。一个是要真正独立走向社会,一个是面临所谓的更年期,家庭和工作压力变大。2019年,中国青年报在网上发起调查,这项30多万网友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在这个阶段增强关注,提高人群对抑郁症的“免疫力”,对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国家提出重视抑郁筛查的方案是好事,具体落地则更为关键。在相关新闻后面,有大学生网友跟帖时就提到,学校之前也做心理测试,但他是随便填的,“担心结果不好,会被学校贴上标签。”“万一被同学们知道了,自己会变成异类。”
如何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做到既对同学们全面筛查,又充分保护好隐私,这是发布一项方案后的关键。在方案落实过程中,需要一直强化尊重学生隐私的意识,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一些学生感受到歧视。精神卫生法第四条也早有明确,对可能推断出患者身份的信息严格保密。
以目前对抑郁症的认识而言,体检发现的状况只能作为参考,正如卫健委方案所言,对于结果异常的学生可以“给予重点关注”,但要谨慎下抑郁症的判断,而是通过后续跟进沟通做更准确的认定,避免因误判对学生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要做好这些工作,无论是从组织筛查、心理测试,还是到健康档案管理、持续关注等,都要有人力支持。落实好方案的一个关键必然离不开人才引进,高校首先应重视起精神心理卫生人员队伍的建设与配备,不让心理健康工作的展开捉襟见肘。相关待遇、培训、考核等,不能成为模糊地带。
加强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关注是好事,把体检当作一种医学知识的普及机会,同时辅以更多心理健康讲座、知识普及,教会更多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排解负面情绪,也是做好体检的必备功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