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三十而已》热播,女人三十岁后的生活成为热门话题。既要为工作辛苦打拼,又要承担大量家事,在社会中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简直就是一根蜡烛两头烧。有人总结当今女性现状:国家提倡二胎;医院提倡母乳;专家不提倡隔代带娃;社会要求女人要经济独立;宝宝渴望妈妈陪伴;老公希望媳妇貌美如花。有限的精力如何面对多方的要求?取舍之间,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
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作家梁文道说:“女人一定要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困境很多,生活很难,但幸福的妙义不在于抱怨而是与世界和解。
遇事积极乐观不抱怨
当你老想着鸡毛蒜皮,就容易变得刻薄;当你老焦虑吃穿用度,就容易变得抱怨;当你老着眼家人的不足,就容易变得不满。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不要光看不好的一面。即便发生不好的事情,也要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跳出女性角色看世界
女性要看清自己,其实要跳出自己的“局”:只站在女性的视角看问题,可能是永远都看不清问题本质。跳出女性角色的本身来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对于女性的成长是非常有用的,毕竟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雌雄同体。
坚定自己的方向懂取舍
我不喜欢“女性榜样”这样的表达,因为榜样意味着标准。一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懂取舍,内心坚定有方向的人,就是最好的状态。(朱文颖)
职场困境生孩子还是升职?专家建议:优先完成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 花花今年32岁,在职场打拼了7年,刚好有一个很好的升职机会,然而此时结婚两年的她也面临家中婆婆妈妈的催生压力,婆婆甚至有一次板下脸来质疑她的生育能力。向家庭妥协还是优先工作,花花不知何去何从。
史宇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妈妈,作为职场妈妈,她也面临过这些困扰,她指出,女性之所以有两难选择,是因为无论是生孩子还是升职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人生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如果能兼得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兼得,那就要优先主要任务。
很多女性的焦虑源于理不清自己的状态,分不清主次。生孩子和升职都各有利弊,选择了你要的就不要抱怨失去的,在两者之间摇摆最费心力。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临床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彭国球说,抚养孩子的前三年可能在职业上会使女性受到影响,但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向上的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未来在职场上也许会有更大机会。生育困境生一个还是生两个?专家建议:生孩子也要衡量自己的获得 小娅和老公都想要两个孩子。生了大宝后,小娅辞职在家带娃,但三年的全职妈妈经历让小娅对生二胎越来越动摇,她不想永远在家中围着锅碗瓢盆一辈子,担心自己再没有重回到职场的可能。
我国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洋进行了一项关于《二孩妈妈的职业发展轨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绝大多数被访者在生育二孩后仍然从事全职工作,但她们的职业发展轨迹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她们面临的共同局限包括托育机构可及性不足,丈夫育儿参与低,以及二孩带来的增加的体力和认知劳动。
二孩妈妈的职业发展轨迹归纳为四种类型:职业上升型、职业回弹型、职业中断型、职业停滞型。
生二胎对女性注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其职业路径也是多样的。
史宇说,女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自我成长,不只有丧失。人生有很多的衡量,去做自己获得感最强的事就好。不要认为眼前还没有看到的收获就是没有收获,要有更长远的眼光。
养育困境陪伴和工作如何兼顾?专家建议:陪孩子重点不是时间而是策略 薇薇生完孩子后,婆婆和妈妈轮流帮带。然而孩子上了小学后,老人们辅导不了作业,孩子成绩不理想,老师希望家长能多一些陪伴。可薇薇辅导作业不到俩月,领导就找薇薇谈话了,“如果实在工作有困难,就让其他同事来做吧。”
对于母亲来说,在陪伴孩子过程中,重点不是花费的时间而是策略问题。史宇建议,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母亲只要做好自己的部分就可以了,不要过度干预。把精力全投入到孩子身上,母亲累孩子也累,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史宇指出,妈妈对于学习的过度关注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他们会认为妈妈是爱成绩不是爱我,反而会对学习不那么上心。
陪伴孩子当然要投入必要的时间成本,但更要想办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比如学习地理时不妨就带孩子去看看,这叫情景教学。或是情景互换教学,让孩子当老师,他学会了去考家长,会让他更有成就感。还有就是学以致用,给他提供一些展示的机会,让他在自己的朋友面前有机会表现自己学到的知识,陌生人给孩子的肯定,会比家人给他的肯定更受用。关系困境家庭摩擦不断怎么化解?专家建议:积极心态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美加自从生了孩子,婆婆和妈妈之间的较劲就没有停止过,每次换班看孩子,几乎都会出现一些不太愉快的摩擦。她和婆婆、妈妈的相处也是各种忍耐,和老公说也没用,因为这些事没少吵架。
如果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关系的压力,就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史宇建议,一是要学会感恩,尊重老人,老人没有义务去看孙子,不要说别人家的老人都如何如何,帮子女带孩子这件事不是说做的人多了就应该怎么样。二是要能体谅老人,老人想要享受人生是很应该的事情,是应该得到支持的。三是要学习一些积极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能处理好。
此外,家庭中的男性也不能袖手旁观。史宇解释,如果男性对妻子好,女人会更爱孩子,更有力量去照顾老人,更有力量去维护夫妻关系。当一个家庭中,妻子得到了足够的爱,那么整个家庭的氛围,包括亲子关系、跟老人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一定都会比其他家庭好很多。丈夫给予妻子的爱,就是像是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