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出汗多,消耗大,很多人体力都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如何补虚,听听专家怎么说。
血虚睡眠轻吃点桂圆干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桂圆干,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性温,归心、脾经,可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日常用于熬粥,可以给身体轻补。而且夏天是桂圆成熟的季节,可用新鲜桂圆做美食——桂圆蛋汤。
具体做法:新鲜桂圆肉(去核)25克、鸡蛋1个、干红枣6个、红糖10克。将红枣掰开,与桂圆肉一起放入适量的水中,大火烧开,中火煮,待红枣煮烂,将鸡蛋打散冲入汤内,加入红糖调味,即可食用。
可以健脾补气、养血养心。如果没有干品也可以用桂圆干10克。
有些人晚上睡眠特别“轻”,一有点动静,就醒过来,醒来还很难入睡,多数原因是血虚造成的“血不养心”,需要适量地补心血,可以经常吃点桂圆。或者是泡一点桂圆茶喝。
桂圆10克、枸杞6克、陈皮3克、红枣2个(掰开),将原料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冲泡,待10分钟~20分钟后,即可饮用,一天内可以反复冲泡。或者上火煮30分钟效果更佳,可以补气血、养肝肾,长期睡不好,肾阴会受损,所以加入枸杞;夏日湿气重,所以要加入陈皮,如果体内没湿气,也可不加陈皮。
需要注意的是,桂圆性偏温热,容易上火,有痰火的人不宜食用,阴虚火旺的人不宜。怀孕的女性最好也别吃。因为孕妇通常阴虚,易生内热,表现为大便干、小便黄等。
阴虚口干舌燥喝点老鸭汤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炎炎夏日,很多人口干舌燥,心中烦热,进食能养阴清热的鸭肉是应季养生之举。
鸭子长到4~6个月即可产蛋,一年以上的可称为老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嫩者毒,老者良。所以炖汤时要选用一年以上的老鸭。
具体方法如下:将老鸭宰杀以后切成块状,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冷水下锅,水开后煮3分钟将鸭块捞出,去掉血水和腥味,再向砂锅里面添足量的水,加入葱、姜片、料酒等,小火炖3小时,起锅前半小时放盐、胡椒粉,切好的白萝卜或冬瓜。
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添加些粉丝、发好的木耳、泡好的莲子以及其它配料。
老鸭汤充分体现了鸭肉清热、养阴的特点,清淡不油腻,滋补不上火,确实是三伏天值得推荐的一道时令养生菜肴。
如果您属于阴虚体质,有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头发干枯、心烦易怒等症状,老鸭汤更是适合您的滋补佳品。
平素容易干咳、痰少、咽干的人也适合喝老鸭汤。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需要咨询下医生,如果没有禁忌,也可适当食用老鸭汤以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想要给孩子滋阴润肺,也可以选用老鸭煲汤。
需要注意的是,鸭肉性凉,阳虚、外感风寒的孩子就不太适合吃了。
阳虚手脚冰凉喝艾叶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艾叶可以说是为阳虚的人而生的,寒湿比较重的人,夏天养阳,不要错过艾叶,艾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艾叶煮蛋吃,干品和鲜品都可以。艾叶10克(干品)、鸡蛋2个。
将艾叶洗干净以后,与鸡蛋一起煮,待蛋熟之后,把鸡蛋壳敲碎裂,然后放在艾叶汤里面浸泡10~20分钟,然后吃蛋,可疏通经络、温阳祛寒。
如果是脾胃虚寒人士或者月经不调、容易腹部和手脚冰凉的女性,也是喝艾叶茶的好时候。具体做法是:取新鲜的艾叶15克洗净,加生姜5片,大枣3枚,红糖适量,水煎服,用于妇女寒性痛经。
女性在生理周期前后或者是熬夜加班之后,如果出现了浮肿,也可以试试喝艾叶茶消消肿。艾叶若是配伍生姜、红糖、大枣一起喝,效果更好。
用艾叶泡脚对缓解痛经也很有效。每天泡15~20分钟,到身上出汗为止,泡脚的时候还可以顺便揉搓足心的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揉搓涌泉有温补肾经,填精益髓的功效。
另外,也可以揉按双侧足跟位置,足跟是生殖系统的反射区,刺激足跟,有助于温暖子宫,促进血液流通,对于寒性痛经以及宫寒不孕等病证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气虚没精神喝点山药大枣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董峰:不想动、容易累、说话气短、干什么都提不起神,这种“懒”从中医理论讲,有可能是气虚的信号。
一个人要是气虚了,再吃些大鱼大肉,身体不仅吸收不了这些食物的营养,还需要耗费气血去消化它们,结果,营养没有吸收,变成废物囤积在体内,人就会变胖。
所以对于气虚的人来说,最好的进补方式就是吃些非常软烂的汤粥类食物。这样的食物,一来身体吸收它们的营养毫不费力,很容易为我所用;二来五谷杂粮的粥包含着植物最原始的能量,它本身就是气很旺盛的,所以补气的效果就非常好。
推荐一款山药大枣薏米粥,它补心气的效果特别好。在这款粥里,山药能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大枣能滋阴补阳,气血双补;薏米可利水消肿,健脾除湿。三者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补心气之虚,还可以强五脏之本。
做法很简单,用山药80克、薏米30克、大枣7枚,加上小米或大米50克一起熬粥就可以了。如果坚持天天喝,保证补心养心的效果特别好。
喝粥虽然补气,但是不要喝凉的。冰凉的食物进了肚子,五脏六腑都得提供热量去温暖它,耗热又伤气。一直不注意的话,会进一步加重气虚,变成阳虚体质后就更难调理了。
汗虚爱出汗喝点黄芪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俊涛: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特别爱出汗,运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天气热的时候即便是不活动,额头上的汗珠也扑簌扑簌地往下掉。这倒不是胖人有多么怕热,而是爱出虚汗。
黄芪有敛汗的功效。明朝的医学家张景岳就称赞它:“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黄芪味甘、性微温,性味虽然温和,但是效果却一点也不比人参差,而且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是最为常用的平民补药。
比如,有些人应酬多,运动少,身体逐渐发福,体力越发不足,爬几层楼梯、搬几箱东西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要想让自己阳刚起来,就可以用点黄芪。
推荐一个小验方:黄芪20克,大枣5枚,浮小麦30克,每日煎一大碗,就像喝茶一样,渴了就喝几口,补虚止汗的效果很好。
方中除了黄芪之外,浮小麦味甘、性凉,也具有除虚热、止虚汗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这三味药都是生活常用药,价格也不贵,像方中的君药黄芪,一斤也就40多块钱。
此外,黄芪性微温,补气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上火,所以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或者大便干燥者,不宜使用。普通人在服用黄芪前也应该先请医生诊断是何体质,是否适宜用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