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8日> 总第1716期 > 01 > 新闻内容
全国各地“假协和”应该摘牌
健康时报评论员 徐婷婷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  
  重拳出击摘牌“假协和”,相关部门终于出手!
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医院名称管理,除了严禁利用名称误导患者,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协和、同仁、华山、湘雅、齐鲁、华西”等知名医院名称标识的不予登记;同时还强调严格排查清理违规医疗机构名称。
医院“傍名牌”现象由来已久。一些知名医院,遍布全国不认识的“亲戚”有成百上千。检索可发现,有将近2000家“假协和”医院靠着协和的金字招牌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民间协和系”。
正牌“协和”屈指可数,“假协和”欺骗患者的套路却“各有千秋”。有的假冒“协和”的远方亲戚,自称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地方分院、连锁医院;有的移花接木自称是“把北京的专家请到家门口”,甚至有的注册资金只有两三万,不够一套医疗设备也来凑一凑热闹。
“挂羊头卖狗肉”的山寨医院,不仅让正牌医院深受其扰,也让不明真相的患者深受其害。患者冲着协和的品牌慕名而来,等待他们的却是谋取暴利的陷阱。北京协和医院也多次发布声明以正视听,极力澄清除北京协和医院只与武汉协和、福建协和有历史渊源,其余都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澄清、处罚过后,“傍名牌”潮依旧有涨无落。
归根结底,一方面特别是在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缺乏,不良机构利用名牌效应靠欺骗患者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各部门监督管理权限未能理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属于卫生部门,对这些“傍名牌”的管理更像是属于工商部门的职责,卫生部门很难因名字问题对其采取惩戒的行为。“协和医院”品牌何时可认定为被冒用,确实需要具体规范和条文解读。
此次通知,除规范未来,也明确清理过去。要求各地卫生健康、民政、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责权限,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名称进行排查清理。重点清理使用可能产生歧义或者误导患者的名称,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模仿或者暗示其他医疗机构名称,含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及其简称、国际组织名称、跨国家名称、“国际”字样等情形。对于违规命名的,依法指导其变更名称。一些不符合通知中要求的“假协和”“假湘雅”“假华山”,也应在此次排查清理之列。
希望此次联合通知的发布,能对医疗机构名称监管形成高压之势,让各地傍名牌的山寨医院不敢再冒头,该摘牌的摘牌,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罚的处罚,该追责的追责,还群众一个清清正正、没有误导的就医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