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10日> 总第1711期 > 10 > 新闻内容
东莞图书馆留言大叔:网红就像黄袍加身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 周小琪/文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0日  查看次数:  
  今年是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打工的第17年。他根本不会想到,濒临失业、回乡的自己,会因为一则图书馆留言出名。
6月24日,吴桂春要和东莞图书馆告别。在退读者证时,他在留言表上写下一段话:“我来东莞17年,其中在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这封131字的告别信被发在网上,吴桂春一下子就成了“网红”。网友评论说,“这段文字朴实无华,有叙有议。作为一名农民工,能写出这么精美的留言,胜于一大批文化人”。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54岁的湖北人继续留在了东莞,得到了一份小区绿化员的新工作。
突然的走红,让吴桂春受宠若惊,“我变成网红,就像是把一身黄袍给农民穿,穿了两天,黄袍一脱,还是农民。如果我把心放在黄袍上,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就完了。无论如何,我始终还是一个农民,我能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网红只是一阵风,不劳动要喝西北风。”吴桂春说。
以前在老家,闲下来的时候吴桂春就去河边钓钓鱼,时间很快就能消磨掉。但是到了城市,他不知道去哪里钓鱼。
他从地摊上买书看,大多数都是泛黄的故纸,厚厚一叠,布满了笔记和划痕,五块或是十块一本。歇下来的时候,就一个人找个地方捧着书看。
他认识的字不多,为了看书,花十块钱买了一本《新华字典》,碰到生僻字就一个一个地对着读。手头没书看的时候,也会翻翻字典,把那些没见过的字都记下来。读书这些年,《新华字典》已经买了三本:第一本用得太频繁,被翻烂了,侧边脱了线,书页全散了开来;换了第二本后,有一次带着在阳台看,手一抖,不小心掉进了一楼的夹墙里。
直到2008年,吴桂春才听说东莞图书馆。渐渐地,图书馆成了吴桂春除工厂、住处外落脚最多的地方。他很少把书借回家看,家里环境不好,看书还要开灯、浪费电。所以只要一有空,他就往图书馆跑。他总会很早起床、吃完早餐,便赶到图书馆,找好书后,再去图书馆北面找一个座位,因为那里窗户明亮,光线好。
他看书很慢,往往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饭点也舍不得离开。每一本书,吴桂春都会看上好几遍,“我的脑筋笨,记不住,水平也不高,不多看几遍就会忘记书里的内容”。
他掰着手指头数,《东周列国志》读了三遍,看第一遍的时候,每一页都要查好几个字,他压根没弄明白,春秋战国时代到底有多少人物?《红楼梦》也从头到尾看了四遍。“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里面了,男的、女的、狡猾的、老实的、当官的、享福的,跟我们现在的社会也能对应得上”。
吴桂春最喜欢的还是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系列,“把这几本书读透了就学会了做人”。对“三言二拍”里的掌故,吴桂春信手拈来,连顺序都记得一清二楚:“《警世通言》里,第三个故事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讲年轻气盛的苏东坡被王安石教训了三次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谦逊。”
这种态度被他带到了生活中。去年,吴桂春看到了“流浪大师沈巍”的新闻,也是一个读过许多书的底层人成了网红,在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被围观后,流浪大师签了公司,四处走穴。吴桂春不认同沈巍的选择,“看了这么多书,还是个糊涂虫,他不应该主动往风口浪尖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