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12月24日> 总第1660期 > 19 > 新闻内容
防治肠癌重视这几件事
健康时报记者张彦婷整理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4日  查看次数:  
  防治肠癌
  重视这几件事
  王锡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活动背景:12月12日,健康时报《人民名医》直播节目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科普结直肠癌的防与治。
  查看更多专家精彩观点请扫二维码
  为什么结直肠癌被称为
  “吃出来的病”?
  王锡山:中国过去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较低,改革开放后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得结直肠癌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饮食因素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外部原因之一。此外,遗传因素、环境污染甚至日常饮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致癌物质等,都是增加结直肠癌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术后
  还能保肛吗?结直肠癌术后
  还能保肛吗?
  王锡山: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能保肛,保肛在技术上难度不大,但是希望患者理解,保肛手术应是功能性保肛,需遵循保命第一,保肛第二的原则,比如对于一些高龄患者,保肛就没有必要。此外,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术后可能会出现肠道功能障碍,表现是排便习惯不太正常、排便次数增多,或几天不解便,一般六个月左右能恢复。
  肠炎最后会转化成
  结直肠癌吗?
  王锡山:85%的肠癌是由腺瘤转化来的,此外,大肠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也是结直肠癌常见的癌前病变,但是肠炎并不一定会转化为结直肠癌,肠炎对肠道产生慢性的刺激,有时会导致细胞发生突变,有可能引发肿瘤,但及时就医,跟进观察治疗,防止癌前病变向癌进展,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
  有什么好处?
  王锡山:我们创造了微创理论体系NOSES(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使用腹腔镜等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肚皮上没伤口,疼痛也减轻了。病人的心理暗示跟预后密切相关,患者觉得手术痛苦减轻,就会觉得病情没那么重,减轻精神负担,对康复是很有帮助的。
  结直肠癌发生了脑转移,
  该先治哪种肿瘤?
  王锡山:结直肠癌发生转移是很常见的,医生根据两种癌症的分期和严重程度来选择,比如,结直肠癌可能引发肠梗阻、出血,严重可影响生命;脑部肿瘤压迫神经,可能直接引发运动、语言障碍等,医生会判断哪一个对生活质量或生存期影响更大,再进行治疗。
  应该在什么年龄
  做第一次肠镜筛查?
  王锡山:我国结直肠肿瘤的筛查目标人群建议为50~74岁人群,但我觉得,肠镜筛查不要卡在固定年龄,有指征了就得做,例如有消化道症状(便血、大便性状改变、黏液便、腹痛)和家族史,此外,患有慢性阑尾炎以及胆囊结石,长期精神压力大,有过甲状腺癌、乳腺癌或者肺癌病史的人都是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般来说,首次做完肠镜,检查没有问题的,可以五年后再做第二次。
  结直肠癌术后饮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王锡山:所有肠道肿瘤,饮食上注意少量多餐,循序渐进,少吃糯米等粘性食物和过多面食,不好消化,易引起梗阻。我们主张三个月后回归正常的、肠道原本就适应了的饮食结构,膳食均衡,荤素搭配,红白相间。红指红肉,白指白肉。有些人听说红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就一口不吃,这就过虑了。除此之外,精神愉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肠道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健康时报记者张彦婷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