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奖学金可以再多些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学习成绩好能拿奖学金;身体锻炼得棒,同样也能拿奖学金!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有67名学生获得了“健康奖学金”,每人1500元。消息一出,引来舆论一致好评。
“健康奖学金”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鼓励大学生放下手机,离开网络,走进操场,强身健体,的确值得点赞。尤其是在大学生体质存在下降趋势的当下,更有其特殊价值。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相比1985年第一次调研时,今天的大学生,肺活量更小,视力更差,跑得没以前快,跳得也没以前远。
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营养状况也普遍更好,何以体质反而变差了?关键原因就在于,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一有空余时间,很多大学生更愿意躺着玩手机,甚至连食堂都懒得去,喜欢宅在宿舍等外卖。
进入大学后,平均每周能锻炼几次?关于这一问题的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42.42%的学生平均一周1至3次体育锻炼,36.97%的学生一周低于1次,一周3至5次以及一周5次以上的,仅各占13.82%、6.8%。
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没有时间……都可以成为缺少体育锻炼的理由,只不过,若能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沉迷于手机、思想上懒惰、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恐怕这些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健康之于个人,是一种责任。健康固然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则没有一切。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成功的基础和幸福的前提。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朝气蓬勃的当代大学生,更该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锻炼,培养强健体魄。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体育挂科,大学不能毕业,无疑是强力的约束;相比之下,健康奖学金则是另一种温情的激励。
健康奖学金,事实上将爱运动、勤锻炼,定义成了当代优秀大学生的新标准之一。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内生动力,进而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体育锻炼氛围,鼓励更多大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运动习惯,增强健康体质。
和其他奖学金一样,健康奖学金是对学生的肯定,是对优异成绩和积极生活态度的一种“见证”。它可以激励更多人获得锻炼的动力,做更好的自己。培养健康学子,打造健康校园,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让体育锻炼融入健康教育,给学生们一个健康的未来,这样的健康奖学金还可以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