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11月01日> 总第1645期 > 03 > 新闻内容
一家三癌:胃镜检查很重要
健康时报记者 张 赫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1日  查看次数:  
  一家三癌:胃镜检查很重要
  健康时报记者 张 赫
  浙江省台州市65岁的黄有春,和58岁、45岁的两个堂弟,今年七月都查出胃癌,并住进了同一家医院部。三兄弟的主治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胃肠外科及胃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严加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三兄弟同患胃癌,除了家族史,和不良饮食习惯也密切相关。
  哥哥患癌,两个弟弟陪护
  检查后双双确诊胃癌
  “2018年开始,老黄(黄有春)经常念叨胃难受,开始我们都没太在意,有时候说胃胀,我就给他买健胃消食片,吃几天通常就好了。”王桂荣回忆起老伴儿的发病历程,语气里都是遗憾:“那时候就是没重视,到后来就经常半夜肚子疼,有时候受不了就吃止疼片,现在想起来,都是那时候耽误了!”
  到了2018年冬天,黄有春的体重在半年之内瘦了10多斤。
  “我预感要有大问题了,和儿子说了情况后,儿子马上带着我们老两口去市里的医院做胃镜。”王桂荣说到这,停顿了几秒后说,医生都没含糊,直接告诉我们,去杭州吧。
  “最开始拿到诊断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具体是啥病。”王桂荣说。看着检查单上写道:正常食管黏膜像,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cancer。黄有春还说,“这不就是胃炎吗,我就说根本不用做胃镜。”
  然而老两口不知道的是,诊断上那个唯一他们看不懂的英文cancer,就是癌症的意思。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胃肠外科及胃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严加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早期胃癌多数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但是就像黄有春一样,总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不舒服是正常的,很难以引起足够重视。随着肿瘤生长,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严医生把结果和治疗建议告诉我们后,马上安排手术。得知情况后,老伴的两个堂弟都过来陪护,聊起病情症状时,两个弟弟总感觉自己也有一样的情况,当天就去约了胃镜检查。”王桂荣回忆,两个弟弟拿到检查结果后,同时被诊断为胃癌。
  58岁的弟弟黄鹏(化名)是二期,也就是中期,45岁弟弟黄小占(化名)是早期,拿到结果后,两个弟弟庆幸及时查出、及时治疗。
  别再爱吃油腻重口
  胃癌是个黏人的病!
  为了解开三兄弟的心病,严加费整理了黄有春一家的资料。
  “经过我们临床经验判断,他们三人类似的生活习惯和基因遗传问题是胃癌的第一元凶。”严加费发现,三兄弟家族里出现过两位胃癌患者,有这样的家族史,说明三人属于胃癌的易发人群。
  据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年5月第36卷第5期发表的《早期胃癌筛查现状及思考》显示:“胃癌一级亲属作为胃癌发病高危因素值得格外的关注。胃癌患者一级亲属中,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发生风险更高,且胃黏膜萎缩程度更严重、肠上皮化生范围更广泛,患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在无锡市新吴区开展的前期胃癌筛查工作显示,在该区6个街道随机抽取的7个小区中年龄在40~69周岁的参与胃癌血清学筛查的7773例自然人群中,发现胃癌14 例,其中胃癌一级亲属者11例,占比为78.6%。
  “胃癌是有家族倾向的,但很多患者并不重视。”严加费介绍,不过有这样的基因,并不一定代表着癌症的发生,更重要的原因,在他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里。
  “三兄弟刚开始住院时,家里人特别关照他们,专门在杭州租了房子,亲自烧菜送来给他们吃。我发现,菜准备得很丰盛,有四五种,但是没有清炒的蔬菜,都是腌酸菜、腌鱼、腌肉。”严加费介绍,再仔细问问三兄弟的饮食习惯,原来三人都不爱吃蔬菜,口味重。
  中国工程院士、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家人同时患癌,和几乎同步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1959年以来食盐摄入已被报道可能是胃癌危险因素。”严加费说,胃癌发病率与饮食中摄入食盐量呈正相关,每日摄入超过10g食盐会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据《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研究,中国腌渍蔬菜提取物具有诱变性,并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NOC)和苯并芘。其中N-亚硝基化合物在至少40种动物物种的多个器官中是致癌的,被确定为是一级致癌物。
  “从前老伴儿干体力活,不吃肉就总说吃不饱,特别是年轻时候拉着木材到处跑,我就经常给他带点腊肉充饥。”王桂荣听到医生解释补充说。
  从未做胃镜太后悔
  专家:胃镜筛查要重视
  今年7月,兄弟三人在邵逸夫医院胃癌诊治中心接受了三种不同的手术。
  严加费副主任医师对黄有春进行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58岁的弟弟手术则由胃癌诊治中心王先法主任施行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黄有春和大弟弟因为胃癌发现相对较晚,在手术后还需要进行化疗,相对幸运的是45岁的小黄,因为发现还算早,只需要在内镜下切除局部病灶,不需要化疗也可以高质量生活。
  一家三兄弟的治疗手段,也反映了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据美国病理学家Correa教授1975年就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模式(也是多数人患胃癌的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严加费告诉记者,在胃癌之前的每一步“悬崖勒马”都能自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年纪大的人胃炎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处理不好,就是胃癌早期。也不是所有肠上皮化生都会发展为胃癌,胃病到这一步要加倍小心呵护,及时治疗可避免发展成胃癌。下转17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