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22日> 总第1642期 > 02 > 新闻内容
东北和西北很多“企鹅肥”!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查看次数:  
  东北和西北
  很多“企鹅肥”!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肚子圆滚滚,走路像企鹅。低头向下看,不见两条腿。”这是活生生的“企鹅肥”!其实这就是临床上常说的腹型肥胖或向心性肥胖。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等,对我国44万居民的一项调查研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Obesity》上。该研究发现,我国成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达29.1%,相当于有2.778亿人腹型肥胖,其中男性1.401亿,女性1.377亿;尤其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  中年人容易“企鹅肥”
  中国腹型肥胖患病率总体呈东北、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对于这样的差异,研究人员推测东北和西北地区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对于寒冷地区的适应有关,西藏的高患病率也可能是为了适应高原的恶劣环境。
  不过专家提示,腹型肥胖的“年龄性”因素要比地域影响更严重。英国《自然·医学》杂志日前发表一项长达16年的研究论文显示,中年人容易出现腹部肥胖。这或与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周转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即便不多吃、不减少运动量,体重也更易增加,尤其女性停经后,腹型肥胖发病率明显上升,60岁以后会超过男性的发病率。所以,在肥胖的控制中,一定要考虑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性。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曲伸解释,“脂质周转”就是脂质代谢,人到中年,四肢肌肉代谢能力减弱,脂肪就会往肚子里储存,尤其爱往内脏里面储存,其中也有一定的生理需求。“中国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大于等于85厘米,就需警惕了。”曲伸主任说,这些人常被称为“甘油三酯腰”,通俗说就是“企鹅肥”。有些体重正常的患者仅表现为腰围增粗,也会出现肥胖并发症,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腹型肥胖比周围性肥胖危害大
  如果脂肪老老实实待在脂肪库里,会对人体起到好的作用,可提供能量、摔倒不易骨折等。但如果到处乱跑,去肝脏、肾脏、心脏、消化道等,将影响肝脏、肾脏正常工作,心脏血液循环等,会导致这些器官功能下降,出现器官功能代谢异常。
  曲伸主任表示,腹部肥胖危害更大,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问题,即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可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肥大使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仅会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且会导致肝脏对脂肪的清除能力严重下降,而引起血脂异常。同时还会引起大血管的胰岛素抵抗,以及一系列血管功能异常。
  临床中,肥胖人群中患血脂异常者可达40%,重度肥胖患者中可达到70%以上。更为可怕的是,在产生肥胖同时,具有抗炎和脂质清除能力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也明显减少,HDL-C下降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HDL-C低于正常(<0.9毫摩/升),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就会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心肌梗死率及心肌梗死亡率也远高于正常人。
  减重是和脂肪组织“交朋友”
  腹部肥胖者如果单纯地节食减重,可能胳膊、腿会越减越细,但肚子照样大。有“企鹅肥”的人减肥不能单纯地减重,更要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
  曲伸主任说,“每个人肥胖的原因不一样,有的人是因为停经,有的人是因为没有激素,也有人是体内有炎症等。所以减重还要到专业医疗机构评估肥胖原因,检测脂肪在哪里,再做个性化的减重。”
  有些腹型肥胖的人体质、骨关节、心脏功能等不一样,减重必须全面兼顾、对症下药。有人靠一段时间的饥饿来减肥,是错误的做法。曲伸主任解释,“因为脂肪组织是有记忆的,越减记忆力越强,这次减了几斤反弹,下次会更难减,甚至反弹得比原来更厉害。所以减重必须和脂肪组织交朋友,而不是闹别扭,要让大脑支持,因为吃不吃,吃多少,吃什么,往往大脑说了算。”
  曲伸主任建议,腹部肥胖的人减重首先要规律生活,不要熬夜。熬夜后人体容易饥饿,饿了就想吃东西,越吃越上瘾;二是坚持耐力运动,包括无氧、增肌等,让脂肪从腹部往四周转移;三是让自己心情舒畅,因为心情不好就容易导致炎症,进而让脂肪储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