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08日> 总第1638期 > 01 > 新闻内容
别让孩子患上“富娃综合征”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8日  查看次数:  
  别让孩子患上“富娃综合征”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  一些孩子患上了“富娃综合征”!西班牙《世界报》日前报道了心理学家苏尼娅·卢塔尔和肖恩·拉唐德雷斯针对“富养孩子”现象的研究。他们指出:“在富养环境和文化中成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多种社会心理学风险。富养可能使孩子出现精神紊乱、焦虑或抑郁。”
  研究认为,这主要源于父母的养育方式,他们总是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不让他们花费任何精力。中国也有太多这样的家长,总用过多的物质无限满足孩子,创造出过于奢华舒适的成长环境。这种爱的过剩,很容易将孩子与生俱来的一些能力和天性给扼杀、揉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没有体验过那些细碎的艰辛,对父母的体恤之情、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意识自然会寡淡很多,幸福感也低。正如研究所说,“即使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他们也总会感到不满足,并表现出生气或无聊。他们会开始觉得缺乏运动和学习的动力。”
  这些孩子更容易有“小霸王情绪”,在社会与人际关系中过于蛮横、霸道和强势。在家里有父母长辈的宠爱,而到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便会狠狠地摔得鼻青脸肿。受到沉重打击后,如果不能及时吸取教训,或还会出现心理悲观、自卑情绪、社交恐惧症等问题,甚至连独立生活都做不到。
  一篇名为《22岁男孩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回国后成“巨婴”!吃饭还要奶奶喂……》的新闻曾震惊朋友圈:留学两年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月弃学;成天与游戏为伴,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生生把孩子养成了“肢体健全的残疾人”。
  孩子的成长该有各种磕磕绊绊、跌打滚爬。我们在为孩子提供富足物质、无限爱护的同时,也不能剥夺孩子的独立体验、承受苦痛饥饿的机会。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品味一些饥饿感,并非坏事。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创造了一种“饥饿教育法”。在他的教室里,对初次参加学习小提琴的儿童,完全禁止拉琴,只允许在旁边观看其他孩子演奏。听到其他孩子奏出梦幻般优美的音符,新来孩子学琴的欲望被强烈地刺激起来。而这时,铃木也只许可孩子拉一两次空弦,直到他们学琴的欲望从强烈变成了饥渴,才能得到学习机会。
  残酷一些的环境,有时反而能将孩子内在的珍惜意识、敬畏意识、创造意识以及爱的意识激活。这种自我内在的苏醒和成长,更能促进孩子的人格完善与精神壮大。把孩子该吃的苦还给他们吧,不要用供养的“丰富”打乱了他们成长的节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