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20日> 总第1635期 > 01 > 新闻内容
为基层医生减负点赞!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0日  查看次数:  
  为基层医生减负点赞!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不让基层医生为“表”所累,国家出手了!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全民健康信息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的通知》强调,对直接以及委托第三方机构要求基层报送的报表,凡未纳入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的,原则上不再要求基层报送,确保报表数量减少30%以上。
  去年底,健康时报刊文《基层医生:一个月要填40种报表,我快疯了!》(2018年12月11日出版),专门报道了基层医生“报表填不完、看病只能抽空”的现象。“回音”来了!让基层医生从统计员、资料员的工作中脱身出来,专心给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是美妙的“减负好声音”!
  花名册18份、总结7份、表16份、随访表2份、其他表8份……这是健康时报记者去年采访村医时,他案头需要填报的表格。今天要求这么填,明天要求那么改,隔一段还会增加种类,他们直呼“简直快疯了!”由于大量的时间精力被迫用于填报各种表格,已然挡住了基层医生的听诊器。
  数据支撑行业治理是刚性需求,这既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服务。只有掌握详细的一手资料,才能更科学精准地制定决策。因此不能说所有表格都是毫无必要的,关键是要通过规范约束,解决“报表繁”“多头报”等问题,突出数据共享和分析应用,让数据“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互联网+医疗”仍在大步推进,更多医疗数据正从纸质表格变成电子档案。在信息高速联通、共享的当下,一些材料本就无需翻来覆去填写,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固有工作方式。须知,给基层医生减负绝对不是空喊几句口号了事,应该大力推进健康信息化建设,尽快普及基层医疗数据上网,提高基层信息化程度,努力实现医疗数据采集“只录一次”。
  基层医生之所以成了“表哥”“表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婆婆”太多!一个单位甚至就有好几个信息系统需要上报数据。减负得从源头上杜绝“数出多门”,各信息系统尽量整合,让数据多跑路。与此同时,还应形成一整套覆盖患者服务和运营管理的医院数据采集标准,缓解基层上报压力。
  2019年被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医疗系统的基层减负是重要组成部分。好事必须真正办好,“减负好声音”绝不能“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基层医生减负成效如何,或可纳入相关考核指标,强化监督作用,同时赋予基层医生评价权。可以确信,让报表数量减少三成以上,受益的绝非只是基层医生,背后更有无数看病群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