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10日> 总第1633期 > 05 > 新闻内容
吃木耳别泡太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 钟 凯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0日  查看次数:  
  吃木耳别泡太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 钟 凯
  近日,深圳一女子吃了泡发3天左右的木耳剧烈腹泻,被诊断为食物中毒,体内多器官衰竭,肝功能受损严重。近年,时常出现黑木耳中毒的报道,轻则住进医院危急重症科,重则丧命。
  根据判断,导致黑木耳中毒的元凶极可能是椰毒假单胞。从黑木耳中毒患者的经历来看,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败变质。其次,这种细菌最喜欢37摄氏度左右的气温,在26摄氏度左右毒性最大,因此常发生在5~8月。最重要的是,中毒潜伏期和症状都和变质银耳中毒非常吻合。
  曾经有研究表明,干银耳中并没有毒素,这是因为晾晒过程中紫外线可以破坏毒素,这也是为什么椰毒假单胞容易污染鲜银耳但中毒事件并不多的原因。
  据此估计,干制黑木耳本身含有毒素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是泡发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产毒。另有针对变质银耳的研究表明,清水漂洗并焯水并不能有效去毒,它依然具有置人于死地的能力,这说明椰毒假单胞产生的毒素比较耐热。
  对此,建议泡发木耳勤换水,避免出现浑浊、发黏和异味(尤其夏秋季);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出现上述情况时,果断扔掉;如果是鲜木耳,注意不要吃已有腐败迹象的,比如发黏、流水、有异味等;如感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