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与孩子“同龄”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成长中,做父母也是从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开始的。“父母”这个角色,其实和孩子同龄,从这个角度讲,“父母”这个角色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
而大多数父母没有成长意识,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长辈,他们缺乏的正是“父母与孩子‘同龄’”这种认知。把自己看成孩子的同龄人首先可以扩大家庭教育的容错率。父母不敢错,更不认错,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当你学会放自己一马,就进入了教育第二重佳境:自我反思。子女吐槽自己的父母,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无非两点:一是永远正确;二是绝不反思。他们太把自己当父母了,父母成了权威的代名词,觉得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当父母学会反思,就进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平等交流。平等交流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很难,因为他们永远把孩子当孩子,把自己当成人。
以父母龄来说,你跟孩子是同龄人。这种宝贵的认知,会促使我们在成年人自狂自大的霸道之路上停下来,听听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分析他们那些幼稚的烦恼,是不是跟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靠谱的较劲没什么两样。
一个儿童心理医生说,中国家庭普遍缺乏爱,是因为没有平等。孩子小的时候,一味付出;孩子长大,又强调反哺和孝顺,整个生态链就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成了彼此的生产资料,你跟生产资料之间,能有多深的感情?长久而健康的爱,前提一定是平等。
经常有人问,你觉得生孩子到底是为啥。我的答案永远是,为了体验第二次生命。为人父母的乐趣,不是养成与指挥,而是借孩子的名义,再活一次,牵着他的手,去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
(艾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