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27日> 总第1629期 > 21 > 新闻内容
孝顺是一门艺术
作家 吴长远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7日  查看次数:  
  孝顺是一门艺术
  作家 吴长远
  前两天,表妹两口子来找我,表妹跟我“告状”,说两口子因为给公公婆婆钱的事刚刚闹了别扭。
  小两口每月都给住在老家的老两口打钱,每月三千五,坚持一段时间后表妹跟妹夫商量,能不能改一改,攒起来逢年过节、老人急用时给他们,妹夫不同意。
  妹夫很孝顺,表妹也知书达理,两人加起来月入两万多点,前年刚买新房,一百多万房贷,下面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日子并不宽裕。表妹对给老人钱没有异议,只是对给的方式有点意见,觉得这样效果不好。
  我问妹夫:“现在老两口年龄不是很大,身体也很结实,用钱地方不多,为何要坚持每月给这么多钱呢?”妹夫说:“自己平时回去看老人的机会少,就想通过每月给他们打钱来弥补一下。”
  “那老人态度如何?”表妹嘴快:“不满意。每月只要打钱晚了就打电话催,弄得他也很郁闷!”老人一催,这钱就变了性质,从“我要给”变成“要我给”,原本含着亲情与歉疚,却成了债务与必须。我说:“孝顺老人,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可孝顺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孝顺老人要有“度”。我对妹夫说:“你月月给老人打钱,老人习惯成自然,对这笔钱觉得天经地义。从他们催你打钱来看,非但没体会你的良苦用心与孝心,反认为这是你应该给也必须给的。这已不再是你的馈赠,而是你欠的债务。一旦你断供或打款迟了,他们自然会惦记、会抱怨。”
  其次,有难处一定要让老人知情。将困难跟老人说出来,买房贷了多少款、孩子花多少钱、岳父母也得尽孝,不说老人怎么能知道你们究竟顶着多大压力?
  “我赞同妹妹的意见,把月供改为逢年过节、老人有难处的时候给,有多大力尽多大心!”我说。
  钱由谁来给,也有讲究。我和媳妇就是交叉着给老人钱。公公婆婆,儿媳妇给;岳父岳母,女婿给。同样一笔钱,给的人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双方老人跟街坊邻居夸起儿媳、女婿来一夸一口蜜,觉得荣耀得很。
  对于妹夫说的想通过打钱来弥补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缺憾,我不赞同。孝顺父母离不开金钱与物质,但是金钱与物质在亲情面前是最没价值的,金钱与物质并不能弥补亲情的缺憾。
  这只是一种想当然,只是给自己减少一份愧疚,增添一丝心安,至于父母究竟需要什么、究竟怎么想的,根本不了解。一旦双方都把心思集中到金钱上,儿女靠金钱来弥补,父母也觉得儿女不陪伴就该用金钱来弥补,都在金钱上找平衡,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平衡。父母不考虑儿女难处,只考虑金钱多少,给少了就不高兴;当儿女的会觉得父母不知足,这样,亲情会愈来愈淡,陷入恶性循环。
  金钱买不来亲情,物质替不了陪伴,金钱与物质永远也换不来儿女陪在身边的幸福感。只要有可能,还是要多陪陪父母,陪伴父母、尽孝膝前,是最好的孝顺!据微信号“我从故乡来”(wcy741230),有删节
  您是否也跟子女/父母异地而居?
  您是如何处理文中无法陪伴的问题?欢迎跟我们说一说!
  投稿邮箱:jksbbj@jksb.com.cn(邮件名标注“互动话题”)
  电话:010-65369668 联系人:董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