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23日> 总第1628期 > 02 > 新闻内容
吃了假药还能有效?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3日  查看次数:  
  吃了假药还能有效?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
  “父亲腿疼,或是关节炎、骨质增生引起的。吃了一种名叫‘仙草百痛康’的药后,效果立竿见影,腿不疼了!”
  近日,知名健康博主“宋药师”发文称,这款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处均查不到任何信息的“仙草百痛康”假药,竟让老人家服用后倍感有效!?
  假药之害,往往不会开始就显现
  “菜市场来了一拨人,在那儿卖治血管病的药,一群老头老太太正在那排队领鸡蛋!”有热心读者向健康时报记者反映,老年人总爱扎堆买药,一个人说“吃了有效”,大家就都觉得好。
  去年11月,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10·28”特大系列生产销售假药案的11名罪犯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该案件是一位家住阳煤集团三矿的王女士到阳泉市公安局矿区分局蔡洼派出所报案后展开调查的。
  原来,王女士的父亲已年过七旬,患有脑梗、心梗等疾病。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销售药品的栏目,于是便根据节目上的电话与对方联系,并购买了药物服用。刚开始吃还觉得挺有效果的,可时间长了不仅觉得没变化,心脏更不舒服了。王女士这才怀疑父亲服用的是假药。
  “神药”、假药的危害毋庸置疑。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每年世界各地因为假药、过期药导致的死亡,超过10万例。
  假药有效,多半是自己感觉的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药学中心临床药师陆红柳称,药物作用于人体并产生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能一次性就可以根治。
  “好多假药用面粉等制作,虽无药理作用,但也可对服用者产生一些安慰剂作用。”陆红柳告诉记者,不是“药”有效,而是一些老人受情绪影响,愿意相信其作用。生物学上这种药物作用被称为“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不仅如此,“安慰剂”还伴随一种“条件反射效应”。例如,当患者认为该“药物”能改善血糖血压血脂时,会调动体内一些降糖降压降脂的神经内分泌反射,于是病人就能观察到自己的血糖血压血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和控制。
  中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说,一些老人买到的假药,其实是有抗抑郁药成分的。“这些成分能一定程度缓解老人心理上的孤独。”老人心情得到缓解,也会认为“药物”有效。
  多关爱老人,不让假药趁虚而入
  陆红柳提醒,还有一部分假药产生效果,是非法加入了一些药物成分。例如,用已经退市的药伪装成“神药”,将西药成分添加到中药里鼓吹“纯天然、疗效好”。
  这样的药物成分剂量不准确,安全性不可靠,很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正如“宋药师”的父亲,之所以感到药物有效果,是因为其添加的西药成分“双氯芬酸钠”。这也许能一时缓解疼痛,但长期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无法估计。
  《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这些也按假药论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不只是老年人,所有用药患者都应知道,没有批准文号的药品只能称假药。保健品全称是保健食品,不能用来治病。”陆红柳建议,选购药品时去正规医院、药店,注意选购有批准文号的药品,避免使用假药、劣药和保健品治疗疾病。
  动动手指能查到的假药信息,对老年人来说却是一道难以跨过的鸿沟。王彦玲称,很多老人花巨额钱财去买假药,很大原因是认知不够。应给老年人多普及一些常规的用药知识,如高血压、糖尿病可以调整控制但不可根治等。让他们明白任何一款产品,如果真的想购买,可以要求他们出示品牌商标证书、营业执照、食药监证明等。
  “子女也要多多关心老人。”王彦玲提醒,如老人腿疼,应带他们到正规医院,按照医生嘱托用药,减少老人与假药接触的途径,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不让假药宣传人员趁虚而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