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06日> 总第1623期 > 01 > 新闻内容
病怏怏的长寿,不要!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查看次数:  
  病怏怏的长寿,不要!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
  经过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身边时,总会有种落寞与酸楚萦绕心头。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是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二是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迈入暮年后有八年多时间带病生存。
  其中两个数据变化更引人关注。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6年76.5岁提升到2017年76.7岁,到2018年增长至77岁。然而,衡量无病健康生存的健康预期寿命这些年始终在68.7岁徘徊。提升健康预期寿命,更有质量地过好晚年生活,在当下尤为重要。
  慢病是健康预期寿命的大敌,也是造成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的主要原因。据2018年《中国老年疾病临床多中心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老年住院患者老年慢病和共病(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尤为突出,人均患病4.68种,共病比例超过90%。
  “维护老年人健康重点应落在慢病防控,早期发现最重要。”原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认为,共病多易形成老年综合征,如跌倒、痴呆、尿失禁、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等,这些症状即为初步的失能;最后可能引发中风、心梗、呼吸衰竭等重症疾病的发作。失能防治,从早治到康复,到长期照护,是一系列的过程。
  国家层面已行动起来。“健康中国”行动目标在未来1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将失能的发生尽可能延迟到生命的终末期。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日前介绍,我国老年健康工作难点突出,其中最主要、最大的难点是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特别在公共医疗服务、大病筛查机制等方面应大有作为,要努力完善和优化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诊治尤其是疾病筛查水平。如果老年人的诸多慢性病,像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可在未然状态得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受慢性病的拖累少了,其健康水平定会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国家与社会,于我们每个个体也应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健康长寿不是一个结果,而是长伴我们的生活状态,尊重自然节律,气血畅通、性情达观,达成更多的“形与神俱”,亦是幸福老年、健康养老的不二通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