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前不久,《柳叶刀》环球健康子刊登了一个重磅结论——中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完全可以避免的癌症而死亡。
研究从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5个方面分析了癌症23种可控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1036004例癌症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45.2%)可归因于潜在的可控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一级预防措施,中国每年可以减少100多万例癌症的死亡。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提示,按个体风险因素分析,男性主要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乙肝病毒(HBV)感染、水果摄入量低、饮酒和接触PM2.5;女性主要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水果摄入量低、乙肝病毒(HBV)感染、吸烟、体重过重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图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陈万青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Global Health)上发表的重磅研究《中国23个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在不同省份、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癌症发病率上的差异:比较风险评估》
在中国随处可见吸烟人群。一位韩国朋友曾经告诉记者:“第一次来中国,看到人们可以在大街上吸烟,感到很惊讶。韩国首尔划定有360多个禁烟区,包括公交车站、大型商场、公园、学校周边、饭店等,如果在禁烟区吸烟,将会被处以10万韩元(约580元人民币)的罚款。”
喝出来的癌症 喝酒没有所谓的“安全阈值”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根本不存在!无论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还是营养专家眼里,喝酒都不是一件对健康绝对有益的事!
英国剑桥大学Ketan Patel教授团队在2018年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不管是小酌还是大醉,都会增加几种主要癌症的风险,包括头颈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大肠癌等,且患癌风险跟喝酒的量和喝酒的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喝得越多、越久,越容易患癌。
对于喝酒的危害,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不止一次刊文表达类似的观点了,在2018年8月,《柳叶刀》就曾刊登研究指出,喝酒每年造成全球280万人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喝酒就没有所谓的“安全阈值”!
为什么我们要对国人反复强调喝酒容易致癌呢?主要是因为酒精中的主要物质乙醇会损伤DNA,世界卫生组织早把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
另外,酒精还可能影响雌激素的分解,更易引发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特别是对未到更年期的女性来说;饮酒会降低身体吸收维生素A、C、D、E、叶酸和类胡萝卜素的能力;导致体重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癌风险的增加。
抽出来的癌症 吸烟和十几种癌症有关
“吸烟不仅影响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也和十几种癌症有关。”陈万青主任介绍,烟草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69种成分是已知的致癌物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支修益表示,吸烟与癌症的关系早已明确,调查表明,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吸烟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吸烟可引发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增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
除了肺癌,一项针对310000多名男性和469000多名女性的研究显示,男性中目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结肠癌的风险要高34%;女性中风险大约要高43%。研究者注意到,吸烟的年头越长,结直肠癌的死亡率越高,同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也与每日吸烟的数量、开始吸烟的年龄及每年吸烟的量成正相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杂志》上。
胖出来的癌症 蔬菜和水果还得加量
“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这是世卫组织曾发出的警告,也是癌症的危险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顾卫琼、王卫庆在《肥胖与癌症关系及临床》文章中提到,目前肥胖与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以及食管癌之间的重要相关性已获得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认可。
2014年8月,《柳叶刀》刊登了研究:当体重BMI(体重指数)在正常基础上每增加5时,子宫癌风险会增加62%,胆囊癌31%,肾癌25%,宫颈癌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同时,BMI与肝癌、肠癌、卵巢癌和绝经后乳腺癌密切相关。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估计,富含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可以使全球癌症减少23%(最佳估计)、7%(保守的估计)和31%(乐观的估计)。WCRF的报告指出,至少有17项队列研究,196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4项生态学研究调查了蔬菜和水果消费量与癌症危险性的关系。其中88%的研究显示有一种或多种蔬菜和(或)水果可预防胃、口腔、肺、食管、胰腺和直肠癌。
正因如此,WCRF和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均把“鼓励多吃蔬菜和水果”作为膳食防癌建议。
感染出来的癌症 约1/6致癌因素是细菌和病毒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曾指出,世界约1/6癌症的罪魁祸首是细菌和病毒。在导致人体癌变的感染中,最主要的分别是乙肝和丙肝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EB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
以肝癌、宫颈癌为例,据世卫组织2015年报道,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
“切断HBV感染的源头,是可预防肝癌的。”陈万青主任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HBV主要是经血液(比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毕蕙说,目前最重要的措施是健康的性行为、安全的性生活。
对于不同年龄女性来说,应采取不同措施,尚未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进行宫颈癌疫苗的注射;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进行疫苗注射,但定期的筛查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中国推荐25岁~64岁的女性,每3~5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即使打过疫苗,45岁以上女性也应该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