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两小时
待在大自然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
沐浴大自然让人清气爽。近期,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花2小时在大自然中,能够有效改善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该研究由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领导开展,研究纳入了2万名受试者,记录他们在7天中接触大自然的时长和频率。包括去往原野高山、海边沙滩、城市公园等。研究发现,与一周内都没有接触过大自然的人相比,每周在大自然中度过超过2个小时的人群,健康状况良好的概率高出约60%,具有高度幸福感的可能性也提升了近25%。
2小时可能是一个“界限值”,相比之下,接触了大自然但一周总时长不足2小时的人群,则没有明显的改善。而投入更多时间,每周在大自然中度过200-300分钟也没有展现出额外的获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彭玉清解释,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会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改善身体状况,并带来更好的睡眠;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不爱出门。“很多健康生活指南都有谈到,宅在家里相当于一种慢性自杀。”彭玉清说,宅在家时间久了,会让血液循环变慢,且器官组织中氧的灌输较少,身体处于缺氧状态,代谢慢,身体会变得越差,更容易累。且由于身体不伸展,颈椎不舒服,腰也容易变酸。
事实上,每天15分钟左右与大自然接触,也就是一周2个小时左右,对改善身体的健康及幸福度就会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不少研究显示,在更环保更绿色的地方长期坚持活动,会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哮喘和情绪障碍等的发病率,儿童具有更低的肥胖率和近视风险。
彭玉清建议,可以进行快走、慢跑、健身操等一些舒展性运动;即使不运动,也可以看大海、爬山,在公园触摸树叶、花草,观察大自然的神奇;哪怕只是离开家门、到附近的公园走走,都会有所获益。 题图健康时报资料图片,李蔚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