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16日> 总第1617期 > 01 > 新闻内容
医学更强调人文关怀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孔卫东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6日  查看次数:  

医学更强调人文关怀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孔卫东


疫苗事件、天价鞋垫事件、术中加价、收受商业回扣……近年来,一些医疗行业恶性事件不断出现,让不少人寒心。
其实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的医疗服务,都是医疗行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要求医务工作者需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而医德则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古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讲道,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医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多少实践都表明,医务人员通过恰当的语言、良好的态度和行为,常常能影响和改变病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减轻或消除病人的有害心理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相反,医务人员若不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反而会影响疾病防治,甚至有可能引起医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2017年的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曾指出,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技医风,直接影响群众就医体验。但回归现实,和普通人的道德素养一样,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品质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天然带有善恶的。医德素质培养是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过程,也是对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的考验。
人的心灵就像一方农田,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医德培训的效果或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但不培育就一定没有效果。如今全国已有不少卫生健康系统行动起来,为医德培养蓄力。不久前,山东省曲阜市还将医德教育与儒家文化结合成培训课程,打造了全国首家儒家文化与医德培训中心(基地),在孔子故里为卫生健康系统基层管理者与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鲜活的培训,挖掘儒家与中医药文化内涵,重塑新时代儒医美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要讲品德,作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更要有医德!一支业务能力、医疗服务过硬的卫生健康队伍,才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保障。医学应为仁术,医生良好的德行为仁心,医德好的医生为仁人,只有心存仁义之心的“仁爱之人”,才能让医学真正成为济世活人的“仁术”!作者系山东省曲阜市卫生健康局局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