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例术后询问
揪出千奇百怪心梗先兆
遗憾去世
忽视了腿部发出的心脏求救信号
心脏问题也会首先表现为腿部症状,是张健主任在一次手术后,偶然发现的。
有一位朋友有天给张健主任打电话,说老家一位亲戚,心脏前降支狭窄,想找他做手术治疗,张健主任答应了。为患者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张健主任例行去病房询问患者有哪些症状改善减轻,“这是我的习惯,我的八千多例手术患者,每一位我都要详细询问,术后患者有哪些改善,有哪些症状出现,哪些症状消失,很多症状的总结,都是我术后继续问才能发现。”张健主任解释道。然而患者回答,“没什么地方感觉症状减轻。”张健主任追问,“你再仔细想想,难道全身上下都没有比术前改善的地方?”患者想了想,说:“你要是这么问,我觉得腿上的毛病去了八成,以前我的腿说不上来的不舒服,酸麻痛,我在老家到处看病,到骨科看,做CT,做核磁共振,看腰椎,还查过血管、神经、肌肉等,没查出任何问题,后来还看了中医,推拿针灸拔罐都尝试了,也没改善。”
这位患者的回答让张健主任印象深刻,因为此前他还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患者,于是在后来的一次社区义诊中,他就跟居民们讲了这位患者的故事,提醒大家留意腿部发出的心脏求救信号。
一位老太太听了张健主任的讲述后,专程在讲座结束后,找到了张健主任,她说:“你说得真对,我的老伴几年前就是这样死的。那天早上起来他还没事呢,上午突然说左侧腿说不上来的不舒服,又疼又麻又胀,因为疼得厉害,我和他就去医院挂了个骨科号看病,开了不少检查,结果傍晚时,人就不行了,赶紧做了心电图,才发现是心脏问题,但已经来不及了,老伴当天晚上就去世了。”老人遗憾地说,如果以前就了解到这个知识,当天及时去心脏科看病,结局也许就不一样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左腿疼痛都是心绞痛。”张健主任提示,有些腿疼可以排除心脏问题。
此前他还接诊过一位76岁的老先生,说腿疼得厉害,尤其是左腿,几乎不能着地,更不能用力。刷牙时只能用右腿站着,小便有时都坚持不下来,但是他的右腿没有问题。老先生说自己半年前做过造影,有70%左右的狭窄,当时没做处理。可是最近总是出现心慌,出虚汗,还时不常地视物模糊。他怀疑自己就是心绞痛,来门诊了。
张健主任请老先生躺下检查,先抬起他的右腿,能抬到70度,于是张健主任又再抬起他的左腿,还没到30度,老先生就疼得龇牙咧嘴,不能再抬高了。给老先生含服了硝酸甘油,腿疼没有缓解。张健主任翻阅了他之前的检查结果后,基本确定了这位老先生的左腿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平躺抬腿不能超过30度,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含服硝酸甘油没有缓解,基本可以排除是心脏的问题。
虽然老先生的腿疼和心脏无关,但张健主任判断,老先生心脏还是有些问题,因为偶尔的视物模糊是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前降支狭窄导致心脏大面积缺血就会血压下降,视物模糊,他视物模糊的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的特点是吻合的。另外老先生心率过快达到180以上,也会导致大脑缺血,由于心率过快原因复杂,张健主任又进一步为他做了相关检查明确病情。
张健主任解释,左腿疼痛,确实出现在一些心肌缺血的患者身上,通过治疗改善心脏供血之后,左腿疼痛消失。对于这位患者来说,尽管排除了腿疼是心肌缺血导致,但是及时发现了心脏的其它问题。
脐周疼痛 高危人群要怀疑心绞痛
张健主任提醒,心脏就像是人体血管的总阀门,当这个阀门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多分支血管的供血出现影响,从而在其他地方率先发出报警信号,如果接收到这些信号,并且在其他科室就诊没有查到明显原因,不要大意,一定要到心脏科进行检查,排查心脏问题。
一位山东患者,因为脐周疼痛到处寻找消化系统的专家看病,他先在本地医院检查消化系统,没发现问题;到省会医院做了胃镜肠镜,甚至胶囊胃镜,都没有发现异常。后来他辗转找到张健主任。
“看到这位患者时,我就想到此前抢救过的一位脐周疼痛患者,那位患者病情比较急,他是早上出门遛弯回来后就开始肚子疼。开始以为是闹肚子,后来肚脐周围疼痛越来越强烈,打120到了附近医院的急诊。急诊一看患者年龄在50上下,肚子疼,加上天气寒冷,体温不高,高度怀疑心绞痛。很快给他做了心电图,果然显示急性下壁心梗。本着就急就重的原则,急救车把他送到我这里。做冠脉造影,果然,右冠100%闭塞!做了血栓抽吸之后,在手术台上,患者的脐周疼痛就消失了。”张健主任说,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位山东患者一到这,就首先考虑他可能也是心绞痛。后来做造影发现,他的回旋支99%的闭塞。血运重建之后,他的脐周疼痛也很快消失了。
张健主任解释,心肌供血的恢复和腹痛的消失,在时间上同步,也就说明,有些患者的心绞痛,是以脐周疼痛为表现的。因此他提醒,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绞痛!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而猝死的人员95%发生在院外,其中80%发生在家庭,因此,早期发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对于及时挽救生命非常关键。张健主任提醒,我们对于心梗的认识,心绞痛的认识,要放开思路,不能仅仅盯住心疼胸闷。如果自己是高危人群,出现了以上奇怪的症状,脑子里一定要多根弦儿,是不是心脏的问题?也许,缠斗多时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记者手记
因为常和患者交流,张健主任不仅发现了千奇百怪的心梗先兆,而且知道哪些是患者需要的,哪些是患者能听懂的。也正是在这种交流中,张健主任发现大家对心脏健康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因此他基本每周都会在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的门诊大厅办一场讲座,主题就是普及心脏健康知识,“希望通过讲座让大家脑子里都备上一根弦,在出现一些看似和心脏无关的症状时,要想到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哪怕是就近到社区做个心电图,有时就能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
张健主任的讲座现场经常座无虚席,门诊大厅里现有的椅子都坐得满满的,后排还站着不少人,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途离开的人很少,有些老人还戴上花镜拿出纸笔认真记录。“张主任是我见过最会讲健康知识的医生。”一位听众说,听张健主任讲健康科普,不枯燥,就像听故事,故事听完了,心脏知识也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