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05日> 总第1614期 > 02 > 新闻内容
89岁,还能干什么?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5日  查看次数:  

89岁,还能干什么?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

89岁,还能干什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应该是老态龙钟,走路步履蹒跚、颐养天年。然而89岁的袁隆平院士却说,我还要继续追梦!
在日前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段英语致辞上了热搜。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不少网友留言,“这么大年纪,还坚持研究,心系大众,令人钦佩。”

逐梦哪分什么年纪?
追梦,很多人认为是年轻人的事儿,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追梦并不分年纪!
除了袁隆平院士,物理学家杨振宁在89岁高龄时也透露,接下来的几年有“重要的人生规划”。一是给我30年前的英文选集出续集;另一个,写一写量子力学大师的文章。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在96岁时,依然坚持每周至少指导完成三台手术,并且是比较复杂的手术。“我自己身体还可以,而且主要是为了带教年轻人,培养年轻医生”。
普通人到古稀之年还在追求梦想的也大有人在。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一位70岁的高龄考生引起大家的关注,他是河南的柳玉春老人,今年已经第四次参加高考了——“要圆一个大学梦”,为了准备高考,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每天在家学习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八个小时左右。还有广州的“肌肉爷爷”从70岁开始健身,一练就是二十多年,肌肉清晰可见,身形健美,做单双杠都不在话下……
“年轻时没钱没时间,梦想是看看这个世界。”如今很多身体健康,经济条件不错的老人,正在实现这个梦想。有平台发布的《2018老年人跟团旅游消费升级报告》显示,2018年老年人出游的足迹遍布全球74个国家和858个目的地。老年人依然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要梦想还在。

“老有所乐”更为健康加分
全国老龄办披露,根据推算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1.18亿。当老人年龄越大越需要照顾的时候,子女却因为家庭或工作繁忙而不能常常陪在身边,老人得不到这种最基本的情感需要,精神便感到空虚和孤独,脾气性格也会变得古怪,固执己见、唠唠叨叨、倚老卖老,不但“招人烦”,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较为理想的老年生存状态,对于我国近2.5亿的老年人来说,想要“老有所乐”,不妨坚持追求梦想的步伐。
《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研究者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常感孤独的老人减寿6年。孤独会带来抑郁情绪,缺乏归属感,活动也会减少;而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缺乏归属感的老人患高血压的风险高出124%。
中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彦玲建议,对于普通的老年人,不妨把年轻时没有条件完成的梦想捡起来,比如收藏、绘画、书法、摄影等,身体好、经济条件允许的老人,可以出国旅游,做做游轮,多领略异国风情。
老年人如果能不断追逐梦想,就会天天有事可做,增加了人际交往,不会空虚孤独。而且让“真有意思”“我喜欢去做”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自己,生活充实、心态健康,人生的价值可以实现,社会角色能够继续维持,觉得己是个“有用的人”,为健康更加分。

张弛有度的晚年生活很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梦想有大有小,对于大多数的老人来说,追逐梦想可以张弛有度。
步入老年,身体、精力、头脑都逐渐衰退,梦想的目标要低一些,更接地气。先“服老”,再为自己“量体裁衣”。比如喜爱运动的,就不要设定目标是练出八块腹肌,只要运动能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年轻时有“芭蕾梦”的,勉强练习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改成舒缓的交谊舞,一样能尽显风姿。
另外在心态上也要避免攀比和盲从。不能看邻居老张爬上了泰山,就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特别是对于关节不好的老人来说,这种想法甚至很危险。还有迷恋养生的老人,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今天专家说“喝绿豆汤好”,就天天喝绿豆汤,明天专家说“吃苦瓜能排毒”,马上顿顿吃苦瓜,都是有损健康的。
老年人在追梦时,更需要少些刻意,不追求完美,并学会接受遗憾,多一份享受过程的心情。要知道,即便不会练成书法大家,也能静静地体会运笔的从容;哪怕五音不全,也会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