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02日> 总第1613期 > 07 > 新闻内容
陪伴是相互珍惜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钱志亮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2日  查看次数:  

陪伴是相互珍惜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钱志亮
我们陪孩子长大,孩子陪我们变老,这是一个互相珍惜的过程。然而,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陪伴孩子。
有教育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这话一点不假。因为,在陪孩子这件事上,绝大多数父母都做错了。

有的陪伴
是没有互动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个小男孩曾经在全校师生面前控诉自己的父母:“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因为我每次抬起头看着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看,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竟然比我还重要。”
你看,你的用心程度,孩子其实都知道。
大多数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是很长的。网上曾经发布过一则《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父母每天会留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且时间相当长,即使在工作日也能达到平均3.7个小时。
遗憾的是,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并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47.6%的家长会“兼职”做家务,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长在陪伴时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选择旁观或忙自己的事。

建议:真正的陪伴有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积极的回应。如果父母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很难建立起爱的连接。

有的陪伴被金钱代替 
建议:很多父母因为不陪孩子内心十分愧疚,出于补偿心理就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然而这种补偿弥补的只是自己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却不是孩子内心的缺憾。因此,父母不要总想着通过金钱的方式来补充自己位置的空缺,多去沟通交流,问问孩子心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的陪伴充满火药味 
有的父母说:“道理我都懂,可我要养家糊口啊,我也不容易。”其实,陪不陪孩子,工作忙有时只是一个借口,本质上是选择问题。况且在不赚钱的时候,你有认真地在陪孩子吗?
曾在游泳馆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学游泳,妈妈坐在岸边的椅子上玩手机,偶尔抬头看看孩子。不抬头还好,一抬头就是劈头盖脸的骂:“你看看其他小朋友!”“我花钱送你来泡澡的吗!”  
    游泳馆里都是妈妈的吼叫和孩子的哭声,和我同行的朋友说:“这哪里是陪孩子游泳,这是来找茬的吧!”
建议: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常常板着个脸,因此,有这样父母的孩子也会小心翼翼地看着爸爸妈妈的脸色。这种陪伴是很糟糕的。
    要知道,比陪伴时间长短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尽可能地用足够愉悦的心情和足够的耐心去陪孩子。

有的陪伴被过多的干涉 
不少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喜欢过度地干涉。堆积木时,忍不住教孩子怎么玩;陪孩子画画,一个劲地教孩子怎么画画;陪孩子做题,从笔画就开始纠错……
    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她坚持每天陪孩子写作业,但不会干涉太多,自己拿一本书在一旁认真地看,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她会放下书,耐心解答。其他时间,母子俩都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玛利亚·蒙特梭利曾说:“追随孩子,而不是干涉他们,要相信孩子内心的、潜在的力量,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活动。”
建议:陪伴,并不说是时时刻刻地照顾孩子,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玩耍,家长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当然,父母做自己的事不是指父母玩玩手机、看看电视,而是良好的示范,和孩子一起看书、成长或者做自己的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