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4月19日> 总第1594期 > 10 > 新闻内容
要习惯老人的唠叨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 颂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9日  查看次数:  

  “当年我们厂年年先进,上下拧成了一股绳,一心一意完成任务,哪像你们根本吃不了苦!”只要跟父亲讲工作,刘煜(化名)就心烦,老人总拿他们那套理论来教育,一次还好,多了就心烦。

  关键词:陈年往事、当年勇

  父母与子女年龄相差几十年,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完全一样,知识经验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待人处事也不同。一味灌输上一代成功经验对年轻人未必通用,但并不意味着老人的经验毫无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与众不同的过去,在某种意义上,唠叨也是一种人生财富。父母口中的陈年旧事,其实是他们一辈子用生命写就的一本博大的书,有成功,有失败;有顺遂,有坎坷,儿女可从中得到借鉴,明白事应怎么做、话该怎么说、路该怎么走,避免人生弯路。耐下性子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收获。

  儿女要主动弥合或缩小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努力建造与父母沟通的话语桥梁,尽可能把父母带出家门,让他们多接触新事物;也要经常把新信息带回家,逐渐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建立共同话题。   隔壁老张儿子高升了,隔壁为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别人的事老太太不仅爱讲,还爱掺和,老同学家抱孙子了就不停地催金鑫(化名)跟媳妇赶紧生,金鑫被催得已经不大敢回家了。

  关键词:家长里短、管闲事

  一个人从中年到老年,其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退休,退休改变了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使之从职业角色转变为非职业性角色,无非是琐碎的日常,烧茶煮饭、清扫卫生、接送孙子、养花喂鸟,要么就是家庭琐事,在琐事的纠纷调解当中获得存在感。

  一个向家庭倾斜,一个向社会倾斜,父母认为,在哪里能买到便宜蔬菜这种事非同小可,在儿女眼里,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区区小事。一个爱说,一个不爱听,说者说得越多,听者越不耐烦,矛盾也就由此产生了。

  倾听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怎样才是孝敬?不是给点钱、拎个东西或吃顿饭,孝敬的核心是尊重。父母的经历是他们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部分,是他们“真正的自我”,谦卑倾听,才是对父母的孝敬。

  半年前,丁兰(化名)妈妈打电话说胸口疼。急得丁兰赶紧把老妈带到三甲医院做了全方位体检,什么都没查出来。不出一个月,故态复萌,还是啥都查不出来。丁兰不知哪次真病,哪次假病。

  关键词:这疼那疼、疑病症

  年龄大了,由于生理功能退化,人的身体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本是正常现象,属于自然规律。但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高度关注,总体会身体各种“症状”,高度敏感和紧张,为莫须有的“症状”焦虑不安,由此而产生恐惧、悲观的消极情绪,父母反反复复跟子女说身体上的病痛,本质上是为了“求关注”。

  老年人“疑病”多是与孤独感伴随而生的,由于老人较敏感,对于身边老同事、老朋友的故去更容易有悲凉之感,因此子女要学会疏导不良情绪,同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只要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孤独,自然就不会疑神疑鬼。心理疏导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陪伴和关注来减淡老人情感上的“被忽视”。重视、安慰、尊重,定期带父母体检、出游、交流。

  相关阅读

  老人的唠叨也分型

  直升机型唠叨

  这类人就像一个直升机在你的上空盘旋,轰隆隆地说个没完。这种老人平时没什么安全感,希望通过不断的唠叨(对外输出)来增强存在感。这种唠叨危害性不大,但易引起反感。

  解决方法:子女要给这类老人寻求更多社会交往的机会,把他们富余的精力、时间在社会交往中进行释放,比如参加社区活动,上老年大学,组织同学聚会,跟团游玩,让老人在交往中找到更有价值感和参与感的事情。

  控制型唠叨

  有个朋友和我讲她的婆婆:“不管我要做什么,做之前婆婆一定会把话说出来,比如出门,她会说‘穿上鞋’;进门,她会说‘快洗手’;钥匙掉地上,她说‘快捡起来’。这些事都是我要干的,但一直说总觉得在监视我一样。”

  解决方法:在老人总把自己当小孩似的提醒和唠叨时,如果感到不自在,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来,“妈,知道您关心我,但我都多大人了,还用您提醒啊!您就放一百个心吧!”这种沟通方式既能让老人知道你不需要这种提醒,也让老人觉得心里受用。\

  挑剔型唠叨

  这类人你与他生活在一起,他永远在挑剔你。有的母亲特别会挑剔孩子毛病,如吃饭喝汤时洒了一点,她会说:不做饭只知道吃,还弄得到处都是!坐沙发上玩手机,她会说,坐没坐相,像什么样子……

  解决方法:挑剔型唠叨很难改掉,这跟性格有很大关系。但子女可以表明态度,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要跟老人沟通到位,在自己主导的生活方式下,自己可以过得很好,用实际行动让老人知道挑剔没什么用,让老人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

  重复型唠叨

  就是他和你说的那些话永远都是过去说过非常多遍的话,或他可就某件事情翻来倒去说上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像第一次说。尽管对方已经对这种故事或说辞烂熟于心,但他还是选择无视你,重复讲。

  解决办法:重复型唠叨的关键在于当时的心结没有打开。老人易沉浸在过往回忆或情绪当中,一味反感或打断对老人也不好。不如把过去的事情掰开揉碎了讲清楚,聊透了,未必会让人不再重复唠叨,但至少会延长下一次唠叨的间隔期。(罗海英)

  有一种唠叨是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 刘中霖

  发现老人突然唠叨个没完没了,要区分究竟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比如老人突然性格改变,喜欢自言自语、说话杂乱无章、内容支离破碎、说过就忘,重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等,均提示是病理性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老人家某种脑病的早期表现。

  它和普通唠叨的区别就是,一般老人唠叨多是有对象的,语言虽罗嗦但有所针对并有具体意义,病理性唠叨以自言自语多见。正常衰老造成的语言和性格变化是逐渐的,但如果来得突然,如突然自言自语、说话杂乱无章、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等,需及时就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