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4月09日> 总第1591期 > 18 > 新闻内容
老糖友晚十点 小心低血糖
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 方红娟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查看次数: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差或胰岛素分泌能力迟缓,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会向后推移,容易在夜间或者餐前发生低血糖。这类患者一般从晚上6点钟开始会出现这种低血糖的现象,晚上10点钟达到高峰。

  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糖友首先要了解自身对低血糖的反应。每个人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尽相同,部分糖友对低血糖反应比较敏感,血糖一低就会出现饥饿、出汗、心慌等症状;而有些糖友则感觉不明显,甚至没有反应。

  糖友对低血糖的反应与其年龄、机体敏感度、低血糖轻重程度等因素有关,仅依靠感觉或症状并不是所有糖友都能及时发现。对于糖尿病病史较长,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来讲,血糖控制应宽松一些,同时注意密切监测血糖值。

  其次,糖友发生低血糖还与饮食过度控制有关。大部分患者晚餐控制比较严格,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糖友日常用餐必须定时定量,若进餐量少时需相应减少药量;在运动前需额外摄入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运动前血糖<5.6mmol/L时);酒精能抑制糖异生的酶类导致低血糖发生,糖友应避免酗酒或空腹饮酒。

  第三,血糖会随季节变化,老糖友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冬季由于天气较寒冷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同时外出活动较少,饮食热量又偏高,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到春夏季节,患者活动量逐渐增加,低血糖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加。

  此外,药物性低血糖是低血糖发生的常见原因。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容易引起糖友尤其是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发生低血糖,建议糖友应定期规律就诊内分泌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