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4月02日> 总第1590期 > 11 > 新闻内容
鱼刺卡喉之后
摘自西安交大二附院官微,双忆出品/文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2日  查看次数:  

  一个周末,我不小心卡上鱼刺了。

  在对付鱼刺卡喉这件事上,我确实缺乏经验。在听完朋友们的各种经验分享之后,我决定开始行动起来。

  大口进食馒头、红薯和豆腐是我做的第一件事,除了吞咽时疼痛加重之外,鱼刺根本就没有挪动的意思。紧接着,有朋友建议吃白菜、金针菇、韭菜之类的粗纤维,吞食之后鱼刺竟然比之前更疼了。最后,我使用了仅有的认知——喝醋,一大杯米醋倒进胸腔后,除了胃壁传来的灼热感,卡喉的鱼刺仍纹丝不动。

  时间在反复实践中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绝望中我决定向一个从小在海边出生,吃鱼长大的人做最后求助,于是我拨通了厦门姐夫的电话。

  姐夫在电话那头听完我的描述之后,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你吃的是什么类型的鱼?卡喉的鱼刺有多粗?吞咽食物后疼痛感减轻还是加重?在所有的答案确认之后,姐夫果断告诉我:别耽搁,尽快去医院找医生处理。

  出门,就近看到一个卫生站,进去找到医生,他大概询问症状之后,没有做检查,只是说先观察一段时间再看。我不太信任这种说法,于是开始给方圆5公里以内的3家公立三甲医院的朋友打电话,这次的情况略微要好一些,医院的朋友们几乎清一色的建议我前往医院做喉镜检查,然后人工取出鱼刺。

  只是,我打电话的三家医院夜间急诊都不开设直接喉镜(电子喉镜和纤维喉镜的统称)的检查项目,我只能寄希望于传统的间接喉镜来取出鱼刺。略微有点医学背景的我明白这件事情可能有难度。

  直接喉镜也称喉部直达镜检查,医生可以借助电子影像设备直接观察喉腔情况,并可借此施行喉内手术或其他喉部治疗,故有诊断及治疗两种作用。而间接喉镜是通过医生戴在头部的一个小圆形的镜子,利用反光的原理聚焦口咽部,以此观察喉咽部的情况。

  直接喉镜的好处是视野清晰、观察细致,但依赖于专业检查设备,需要多人协调操作,费用较为昂贵。间接喉镜的好处是不需要大型设备支持,操作性强,费用低廉,对医生的经验较为依赖。

  继续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我来到耳鼻喉科实力较强的某省级著名三甲公立医院,老老实实排队挂了急诊号。给我接诊的是个女医生,她用耳鼻喉科的专业消毒设备给镜子消毒之后,就开始给我做喉部检查。经过2次压舌板检查和1次长镜咽部检查之后,她告诉我没有看到鱼刺,回家观察就行,并告诉我说不定明天鱼刺它自己就下去了。

  对于这样的答案我是一万个不满意,老公提议给在其他医院工作的同学打电话咨询,随后,我拨通了苟同学的电话。苟同学是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的医生,他在电话里简明扼要的问清楚我的症状,然后果断建议我到某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看病最讲究找对医院和医生,你们赶紧过去,别耽搁了。”

  听到这里,我把喉咙里的鱼刺拔掉的决心更坚定了,同时也顾不上路上堵车、耗时的问题,一口气开到医院急诊门口,快速挂号之后上耳鼻喉科病房找医生。

  给我接诊的是个男医生,他麻利的做完消毒,开始给我检查。我是第一次遭遇卡鱼刺的状况,十分紧张,再加上我身体本身非常敏感,当医生的检查镜伸进我的咽喉的瞬间,一股呕吐的冲动涌了上来,舌头随之也不听使唤的胡乱动了起来,之后眼泪也开始从眼角止不住的冒了出来。

  医生耐心的利用间接喉镜反反复复的帮我看了几次之后,终于确定了那根卡在会厌软骨位置的鱼刺,他简洁明了的给我说了状况,然后告诉我应该如何配合。

  我把舌头伸出来用棉纱布包住自己捏在手里,医生用长镊子慢慢的拨弄我的会厌软骨,等待鱼刺冒头的机会。但每一次医生都是刚看见鱼刺,正准备动手取的时候,我的舌头就不听使唤的颤动,嗓子眼也忍不住的收缩起来。

  这样两三次下来,坐在检查椅上的我已经紧张的满头大汗。医生看到我的反应之后,说让我先休息一下。他再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小瓶麻醉剂,他嘱咐我把麻醉剂含在嘴里片刻,然后吞咽下去。紧接着,我的整个舌头便失去了知觉,木木的杵在口腔里面。

  后来又试了两次,但都以我咽部的敏感颤动而失败告终。医生问我想不想再试,如果不想试,他建议明天一早在电子喉镜下取刺。对自己的触觉敏感一点招也没有的我,不得不选择熬一夜。我提前预约了电子喉镜检查,在自助缴费机上交完费,驱车回到家,已近子夜。

  等着六点半的闹钟响起,一个鲤鱼打挺,我来到医院的电子喉镜室取刺。我把就诊卡交给医生,平躺在检查床上。昨晚的紧张、焦虑、不安似乎在一点点的散开来。

  我知道,数分钟之后,那根陪伴我12个小时的鱼刺即将通过医疗器械排出体外,它带给我难忍的疼痛感也将慢慢消失。

  当电子喉镜的探头从鼻腔进入我的咽部,喉镜室的医生在影像仪器上清楚地定位了鱼刺的位置,然后使用喉部活检的工具,将一根长2厘米多的鱼刺拿了出来。

  喉镜室工作的医生们告诉我,像我这样在会厌软骨上卡鱼刺的病人,她们还是第一次见。我冲她们笑了笑,道了声感谢,回头看着那根白色的鱼骨落在我手掌心,仔细的端详了它一眼,拍了个照片留念之后,就匆匆的离开了医院。

  回想整个事情的过程,人们对于进入身体的小小鱼刺,大部分人在处理的时候存在太多误区。

  第一次鱼刺卡喉经历,尽管有惊无险,但它让我意识到,亲朋好友的支招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疾病无大小,不要把小毛病不当回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