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日本,每四人中就有一名高龄老人,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28%。
如何面对衰老,并与之共处,是每个普通人都无法逃避的课题。
在一首首饶有趣味的银发川柳(川流,一种诗歌形式;老人们的“打油诗”)里,
“衰老”抛弃了以往的宏大与沉重,变成了一件可以轻松调侃的生活日常。
同学会上大家鞠躬道别
结果一起站不稳
——石冈和子,82岁
关键词:
头晕、体位型低血压
如果起立时感到头晕,说明存在突然的血压下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一种表现,以前有人认为是身体缺水。刊发在Neur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站起时经常头晕的中年人,今后发生痴呆或中风的风险更大。
这可能是由于反复发生脑灌注不足,导致了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脑供血不足,发生了中风。研究入选了1万7千人,平均年龄54岁,平均随访25年。让被研究者先躺下20分钟,站起后再次测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收缩压至少下降20mmHg,或舒张压至少下降10mmHg。研究发现,有4.7%的人有体位性低血压。25年后,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痴呆风险增加54%。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增加一倍。王萌编译自《神经病学》杂志 终于
我还清了房贷
住进了养老院
——佐藤隆郎,73岁
关键词:
养老院、陷阱
《今日话题》评论员刘文昭:进养老院不失为晚年的一种选择,但怎样选是门学问。去年,江西两家养老机构因涉嫌非法集资陷入瘫痪。很多非法集资组织,没有提供养老产品、养老服务的真实内容,也不具备实施养老服务或提供养老产品资格,只是用高回报承诺诱骗老人上钩。非法集资是陷阱好理解,但老人入住真实养老院,交高额押金或会费,又存在哪些陷阱呢?押金或会费目前处在监管盲区,养老机构将押金集中投资,获得收益。这种资金运作方式,易引发道德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就可能涉嫌非法集资,老人的钱也打了水漂。老人需提高风险意识和防骗意识。
“给我打钱”
电话里儿子的声音果断挂了
——浜乙女,72岁
关键词:
两代人、啃老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不少家庭里,父母都是免费或倒贴的“保姆”:带娃哄娃,洗衣做饭,接送陪读。更有甚者,直接伸手向父母要钱。“啃老族”绝大部分源自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被“捧着”。勤劳、孝顺、责任感等价值观,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相反还养成了不能独立、追求享受、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对老人来说,也要在适当的时机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父母百般满足子女,而不是积极培养其自主、自立意识,会使子女丧失成长机会,导致他们很难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纵容“啃老”,到头来既害了父母,也害了子女。 别这样
我只是睡个懒觉
不用摸我脉搏
——くずれ■の管理人,49岁
关键词:
睡眠、左主干病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侯静波:在很多人安然入眠的时分,确实有一种凶险的疾病伺机夺取生命。在冠脉病变中,左主干病变一直最具风险。因为左主干支配着整个左心系统的血供,一旦血流被阻断,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有很高的猝死风险。凌晨4到6点是左主干发病的“黑色时间”。病变发生后,赶快寻求帮助,特别在早期还有血流的情况下,一定要含服硝酸甘油;拨打120赶紧送院;防患未然,如果眼前发黑、气上不来、憋得慌,寻求医生帮助。
体检完之后
妻子突然温柔起来这让我很害怕
——细野理,63岁
关键词:
老人、体检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张香云:很多老人体检完了即使没什么事儿也会恐病疑病。其实,这叫疑病症。病人自己感觉病情很严重,非常痛苦,而各种检查结果都很正常,仍四处求医,无法解脱。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
扭转疑病症,首先要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影响,使患者对身体与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建立对躯体不适的合理性解释。有时家人无法理解患者,认为是在装病。因此,家人的了解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给予患者积极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走出痛苦深渊。
现在会温暖地迎接我的
只有热马桶圈
——圆崎典子,53岁
关键词:
马桶圈、安全隐患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智能卫浴分会秘书长黄芯红:对于如厕不便的老人来说,智能马桶解决了很多如厕难题,比如加热、冲洗、除臭等,让晚年生活更舒适。同时,老人们也要在购买时考虑安全问题。部分生产企业的传统产业是卫生陶瓷,上了智能坐便器项目后,忽视了作为电器生产的马桶圈的部分安全要求。就耐热和耐燃性能来说,添加阻燃剂对于一些小厂家来说,会增加生产成本。技术不过关,塑料表面还会出现瑕疵,坐便圈与坐便盖产生色差。所以,很多小厂就选择不添加。因此,老人在购买智能马桶时候要认准合格的大品牌,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
曾经想要的自由和时间
现在多到手足无措
——藤原ノブ,77
关键词:
晚年、退休综合征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罗小年:据统计,1/4的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易怀旧,并产生偏见。这种性情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往往可以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原来身体健康的人会萌生某些疾病,原来有慢性病的则会加重病情。老人要学会调整心态,顺应规律,坚定美好的信念,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