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1月11日> 总第1569期 > 07 > 新闻内容
有分离焦虑的家长更易溺爱孩子
杨思远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1日  查看次数:  
 
 
 
事实上,
有分离焦虑的家长,
更容易溺爱孩子,
因为
在溺爱的过程中,
看似是孩子的各种需求
被满足,
实际上则是
孩子的被满足,
恰恰满足了家长
避免体验被抛弃的恐惧。
梁雅肖摄
有怎么样的表现可判断家长存在“分离焦虑”?
前几天,在地铁上,听到一对母女的对话。几岁大的女孩儿眉飞色舞地和母亲讲述自己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很开心地说:“妈妈,老师表扬我今天写的字特别漂亮……老师还说睡前要刷牙才能不长蛀牙……老师还说……”
那位母亲听了一会儿,打断这个小女孩儿,说:“不要总是老师说,老师说,老师说的妈妈不是也告诉过你这些吗?你怎么不听?”
从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母亲试图带领孩子反抗老师的权威,稳定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而这背后的心理成因,便是这位母亲在孩子试图和老师站在同一战场的时候,这位母亲体验到了“被抛弃”的感觉,这会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分离焦虑”。
其实,容易感受到分离焦虑的家长更易溺爱孩子。因为他们总是试图把孩子拉回自己的身边,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地位。因为只有一次一次把孩子拉回到自己的身边,他们才能踏实,安心。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溺爱孩子的家长,应该怎么解决自己的“分离焦虑”问题呢?
     可以尝试着这样做:
    首先,回顾自己的童年以及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问一下自己是否很害怕与父母分离?或者自己以前是否很渴望父母能够给自己更多的关注和爱?童年时期的过度照顾和缺乏关注,都是分离焦虑的成因。
其次,感受一下当下的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能看见自己内心住了一个害怕长大或渴望关注的小孩。尝试让此刻的自己去拥抱那个害怕分离的小孩,告诉自己,自己有能力去爱那个已经长大了的自己。
此外,适当提醒自己,无论是自己与父母,或者自己与孩子,在这些关系当中,分离只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非情感的终结。子女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不会因为你的独立,或者孩子的独立就被剪断。
(杨思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