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12月04日> 总第1559期 > 10 > 新闻内容
“养儿防老”不是索取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临床心理科 郑晓星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4日  查看次数: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临床心理科 郑晓星)案例故事:林大爷最近很生气。儿子小林博士毕业,非要跟女朋友去上海工作,林大爷说什么都不同意,俗话说养儿防老,自己和老伴年纪大了,就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培养到博士,就指着他能在身边照顾,不至于晚景凄凉。可儿子这么不管不顾跑去上海,不是背叛吗?都说“父母在,不远行”,儿子要远行,就是不孝!林大爷对小林发了狠话,敢离开北京,就断绝父子关系!\

  年迈的父母总是害怕和子女分离。他们对衰老感到无助,担心自己成为累赘,被嫌弃和抛弃。因为这种不信任,老人就会提一些对子女来说并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子女疲于应对。

  这种想法就像一个紧张的套索,把双方越套越紧:子女从内心深处觉得照顾父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这种情绪一旦被父母察觉,他们就更怕和孩子分离,恨不能把孩子拴在身边。

  事实上,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单纯听从父母,内心却充满怨恨是最不可取的。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病人,因为没办法反抗父母,放弃理想,最后对现实失望,无力抗争,只好躲起来生病了。当然,有些人屈从了父母安排,不敢自我决定未来,有时是因为不敢承担责任。

  如果你坚信自己有能力给父母带来幸福,比如即使远行也能表达对父母的关心、思念,必要时提供照料,那你就不会害怕父母暂时的不理解和抱怨,你就能自我做主。对于子女来说,你幸福了,父母自然就幸福,你纠结了,父母更揪心。孝子的自我修养就是让自己幸福。孩子只有实现了自己,才能发自内心地感谢父母带给自己生命。

  对于父母而言,都舍不得孩子离开。可是孩子源于父母却不属于父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父母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孩子生下的那一天,就要准备和孩子分离。这就是父母爱的伟大之处。

  在人际关系的平衡里,我们讲求情感的付出和回报的对等,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没有平等的,爱由父母流向子女,这种爱不需要回报,子女接受了父母的爱,内心不带着愧疚和负担才能健康成长,等子女成了父母,再把爱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子女也要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其次,也要相信老人自己的能力,你只能尽力做一些对老年父母合适的事,而不能疲于奔命地成为一个完美照料者,因为你的疲惫不堪对老人也是负担,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给子女添了很多麻烦,从而会自责、生气、难过。

  在父母赡养问题上,只有双方都具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养儿防老才能成为一种美德而不是索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