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11月23日> 总第1556期 > 01 > 新闻内容
有感于李咏究竟得的什么癌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朱美朔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查看次数:  

  前不久,在著名主持人李咏患癌离世的一片叹惜声中,一种好奇心也在静静地“传染”:李咏究竟患了什么癌,如何治疗的?这些没有答案的疑问,可能让很多人感到“不适”。

  根据美国《健康保险隐私和责任法案》,医务人员是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者,一旦泄露等同犯罪,将被处以罚款和监禁。所以李咏在美国就诊的个人信息受到绝对保护,而这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患者隐私信息的保护问题。

  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保护患者医疗隐私: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系统,加拿大的精准医疗项目,新加坡的国家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奥地利的电子医疗卡等。

  但在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住院生娃后各种推销找上门,得了肿瘤有“神医”不请自来,患者似乎成了毫无秘密的“透明人”,其隐私权无人顾忌!可是面对隐私侵犯,轻的可能会影响情绪,而重的或会带来身心疾病。

  在一些医疗信息泄露案中,医疗机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在巨大利益面前失去了医者仁心,更不顾“严刑峻法”。2016年,有社区医生出售10万条患者信息获罪;2017年,上海20万条新生婴儿信息被疾控中心的两名工作人员贩卖给婴幼儿保健品经营企业……但还有一些医生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少了人文关怀,泄露患者隐私而不自知:患者隐私被他人“旁听”,医学观摩令患者隐私变教材,没有注意保护患者的化验单……

  医疗信息泄露也有客观的外部原因。医疗机构数字化程序的普及,医疗机构遭受网络攻击、医疗数据被泄露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监测到的针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各类网络攻击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50%!

  互联网时代,医疗信息电子化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久前,法国政府就推出了“共享医疗档案”,患者电子医疗档案可定向同家庭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分享,其安全性很高,数据存储在卫生部特定授权的服务器中,采用高级别信息保护措施,只有患者的家庭医生可以看到所有信息,患者还可选择向相关职业医师隐藏某些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医生获取患者信息的效率,更有助加强诊断的便捷与准确性。

  不能让患者医疗隐私信息“裸奔”在移动互联的高速路上。对个人来说,不打听、不好奇,是尊重之始。医院也应加强医规医德教育,提升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防攻击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亮剑”,对患者隐私泄露事件依法严查、深究到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