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19日> 总第1546期 > 01 > 新闻内容
黑名单让暴力伤医者无路可走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9日  查看次数:  

  公众期盼已久的“暴力伤医黑名单”,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8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通过限制担任国企高管、限制招录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限制乘坐飞机等16项惩戒措施,让暴力伤医者“无路可走”。

  这些年来,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虽然如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却因为制度“零容忍”的杀手锏有限,在现实中伤医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市场经济本质就是信用经济,在这个大背景下,失信应该成为失信者的墓志铭。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遭患者家属殴打一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此事发生于首个“中国医师节”不久之后,且动手者中竟有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暴力伤医之诡谲现实,既叫人悲愤,更叫人深省。下手的时候没有后怕,暴戾的时候没有敬畏——这是一切丛林法则的渊薮,也是一切私力救济的源头。

  暴力伤医、医闹医托,底线的刑罚固然威严有力,但常态的信用规制仍不可或缺。因为制度与法律,是协同约束公共行为的合力关系。这就像高铁上的“霸座”乱象一样,除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该出手时就出手”,让霸座者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寸步难行,亦是信用惩戒的题中之意。同理,实施或参与涉医违法犯罪活动,不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还得在社会信用上加以联合惩戒。

  布下天罗地网,惩戒涉医恶行。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考量:一则,医有尊严,方能病有良医。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务工作若成了“高危职业”,全民健康岂非只能“自求多福”?二则,信用得彰,方能捍卫规矩。和谐医患关系,首先有赖于权责对等的制度体系。信用惩戒不仅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更裨益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这份备忘录并不是要“打倒一片”,而是法律制裁后补上的“信用账单”:有期限、有罚则,有界定程序、有执罚主体,涉及被惩戒人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徒法不足以自行”,既然定了信用惩戒的规矩,就得按章办事、执罚必严。惟其如此,善政的价值取向才会内化为公民的价值信仰。

  “暴力伤医黑名单”虽然不是个准确的说法,却表达了公众对备忘录“好雨知时节”般的期盼。以法律之正义、信用之暖意,调整守护好和谐医患关系,“尊医重卫、共享健康”的愿景才会早日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