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16日> 总第1545期 > 10 > 新闻内容
晚年生活不凑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宣传部 刘 敏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查看次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宣传部  刘 敏

  中国老人节俭惯了,晚年生活总是凑合着过,把好的留给孩子,自己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省了小钱,失了健康。

 

  省吃俭用久病不治

  落下一身病

 

  年轻时过惯了苦日子,到老了就对自己“抠门”。舍不得吃喝,去超市抢特价处理的食物,剩菜剩饭和过期食品舍不得扔;生病了舍不得去医院……不仅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会带来系列健康问题,比如营养不良、胃肠道不适。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欣佚:有些老人把体检当做奢侈的事情,总感觉能吃能睡身体还可以,却未意识到有些风险已潜藏很久,以致于有些老年人发现疾病时已是疾病晚期。建议老年人每年都进行一次系统的体检,除常规的血常规、尿常规等,肿瘤指标、骨密度、腹部B超等最好都包括在体检套餐中。

 

  生活围着儿孙转

  缺失了自我

 

  年轻时围着孩子转,老了围着孙子转,每天洗衣做饭接送孩子,把孙子养大了,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赤字。一生都为生活琐事忙碌,兴趣、休闲貌似已经渐行渐远。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老人该放手时就要学会放手,不要为孩子操劳一辈子。要有自己的生活,培养适应老年人兴趣爱好的活动,如练习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报个老年大学,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生活要有仪式感,不仅仅只是三餐饱腹。年轻时想出去旅游,一览祖国大好河山,但苦于经济与时间。退休后,何不趁着空闲时间,偕老伴出去转转呢!

 

  拒绝社交

  自己过独居生活

 

  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转入家庭生活,面对角色变迁,要改变并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模式,很难适应,易产生失落。兴趣狭窄,无所事事,继而感到孤单、孤独。而抑郁症的一个表现就是兴趣下降。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老人退休后生活重心由工作变成家庭,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所以,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思考退休后的安排,培养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坚持参加老人的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另外,作子女的要多关心父母,平时一个电话也许比所谓“过节费”更加温暖。对于丧偶老人,可以帮老人找个老伴,在生活上有照顾,精神上有依靠。社区方面也应对老人特别关注,生活上多照应,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