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09日> 总第1543期 > 12 > 新闻内容
宝宝你在怕什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李春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9日  查看次数: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李春梅
怕水、怕黑、
怕怪物、怕小虫子……
宝宝们的恐惧
天马行空,
在成年人看来,
这些让宝宝恐惧的事物
有些非常普通,
有些则啼笑皆非。
为什么宝宝会出现
这种恐惧呢?
健康时报资料图片,
江苏仪征人武部周晓明摄
 
家长保护太多
4岁的诺诺看起来很胆小,幼儿园老师发现,每次在让小朋友探索一些新鲜事物的时候,她总是很犹豫,即便好奇,也不敢大胆去尝试,而是看其他小朋友都做过后才敢稍微尝试,甚至拒绝尝试。跟爸爸妈妈交流后,老师了解到妈妈对诺诺保护的很好,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不仅事事代劳,而且一定要自己确认没有任何危险后才让诺诺去做。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康复病区特训护师丁梦莹:在宝宝喜欢自由探索的敏感期时,如果爸爸妈妈出于安全的考虑,过于焦虑,处处给宝宝设限,一惊一乍地呵斥宝宝,就容易让宝宝获得这种意识: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充满了危险。
有些高焦虑特征的孩子,通常他们的父母也具有高焦虑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要管。事实上,幼儿的发展必须透过对周围事物的探索、触摸、观察与互动,来获得成功、愉快的经验,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
    因此,父母若是经常将每件事都视为是危险、困难的,事事都帮孩子出主意或代劳,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缺乏信心,同时也认为环境中的大小事物都是危险的,自然容易有适应不良、产生畏惧的心理了。
未知产生恐惧
6岁的壮壮很怕黑,为了锻炼他的胆量,爸爸给壮壮报了夏令营,希望能借助集体活动让壮壮受到一些锻炼,但是夏令营的第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就接到了老师打来的电话,壮壮哭着不肯在外过夜,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主任张雨平:恐惧是宝宝社会化过程中出现比较早的一种基本情绪之一,所有的宝宝都会有恐惧心理,有的来自于孩子的本能,有的会由于想象而产生恐惧。幼儿无法像成人一样区分幻想与现实的不同,当他们看见某种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可能会联想到另一件可怕的事情上,并且确信自己的联想是真的。
当宝宝的能力不足以面对环境的需要,就会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感而感到畏惧,可是受限于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不足,无法把整件事情弄清楚,就会因此而感到害怕。
负面情绪体验
2岁半的卡卡怕水,在一岁上婴儿游泳课时,爸爸不小心将水弄到了卡卡的眼睛和鼻子里,卡卡大哭后,从此洗澡就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洗澡就大哭,爸爸有时会忍不住训斥卡卡,卡卡会说话后,每次洗头都会跟哭诉“不要洗我的眼睛,我怕水。”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主任、教授张雨平:若宝宝的身体曾经承受过痛苦,或者是精神上有过明显的负面情绪经验,自我保护就会不断提醒他,这个东西不能碰、最好马上躲开它,畏惧感就会因此产生,例如:原本很喜欢狗狗的宝宝,一旦被狗咬了,从此看见狗就会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这时,家长若没有做适当的处理,反而以威胁,如“不乖一点下次再叫狗狗咬你!”“再不听话,大灰狼来抓你!”在相同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下,孩子就可能越来越退缩、胆小且缺乏自信。
想象现实不分
3岁的西西有些怕声音,当外面传来一些比较大的响声,比如鞭炮声、飞机轰鸣声、大车的发动机声,甚至一些脚步声,都会让西西害怕,一听到这些声音,就会冲到大人的怀里,嘴里直嚷着害怕。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康复病区特训护师丁梦莹:年幼的孩子怕鬼也是受到成人世界的渲染所致,当电视或身边的大人谈论到鬼怪时,其严肃、惊恐的表情和动作,及当时诡异的气氛,这些画面都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在听故事或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头脑中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表象。偏偏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在头脑中再造组合可怕的形象,再加上他们还难以分清想象和现实,很容易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真实性的存在,并跟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频繁出现恐惧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不要嘲笑说教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主任张雨平:不管孩子恐惧的对象多么可笑,家长都不要强迫孩子去面对恐惧的事物。而是要告诉他们无论遇到多可怕的事,爸妈都会陪着她,增强他对抗恐惧的信心和力量。
避免恐惧语言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康复病区特训护师丁梦莹:孩子的恐惧通常跟想象关联密切,家长要少用激发孩子恐惧想象的语言,如用“大灰狼”等吓唬孩子的做法,通常易触发孩子对可怕形象的想象。
做好勇敢示范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主任张雨平:孩子的情绪体验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很大,父母不妨做好勇敢角色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触某事物时,家长表现出紧张情绪,孩子便会对此产生恐惧。
表达恐惧情绪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康复病区特训护师丁梦莹:鼓励孩子表达恐惧情绪很重要。但有时孩子经历恐惧体验时,会出于自尊考虑不愿意承认,此时家长不妨尊重孩子,而不是追究他们内心的想法。
没有孩子
天生胆小
广州市南沙区  郭 慧
女儿读一年级时,班级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班上的同学都踊跃报名参加,唯独女儿不肯参与。我问她原因,她只是低着头什么都不说。
    我认为她平时就胆小怕事,而且小女孩有点害羞也正常,所以就没放在心上,反而在平时生活上更加迁就她。
直到临近期末的家长会上,老师说女儿其实很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在课堂上却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也不愿参加,让我平时要好好地引导她,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升上二年级的时候,女儿换了班主任。我在开学时特地去找班主任老师,告诉她说女儿天生胆小怕事,做事也不主动,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女儿,以便纠正她那胆小的性格。
老师微笑着听我说完后说:“你放心,没有孩子会天生就胆小怕事的。现在孩子还小,认知能力有限,大人的话在她眼里就是权威,如果我们现在给她贴上‘害羞’‘内向’‘胆小’等标签,那么,她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了。”
老师让我平时和女儿沟通时要注意说话方式,多对她进行鼓励,多强调积极面,忽视消极面;在她遇到挫折时,及时进行疏导,并注意教导她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经过老师的指点,我有所领悟。从那以后,只要女儿获得一丁点进步,我便肯定她、称赞她、鼓励她。
    偶然遇上有人说女儿胆小怕事,我便当面否认,并找理由向那人解释,好让女儿相信自己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果然,女儿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期末时老师告诉我,女儿不但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班级组织活动的时候,她还会带头参加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