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活动背景:9月15日~17日,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等协办的“2018首届中国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受访专家:孟馥,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擅长:学习困难、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等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亲子关系不良家庭、婚姻与情感冲突等婚姻与家庭心理问题;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其中,包含着许多三角关系。一个家庭中最基本的三角就是由父亲、母亲、孩子组成的。正常的家庭三角关系中,成员之间既有情感上的连接,也不会过度卷入;而不正常的三角关系,父亲或母亲或是十分敌对,想通过拉拢孩子与对方抗衡;或是冷暴力,让孩子承受透不过气的压力,用夸大孩子的问题转移夫妻关系的冲突和矛盾;或是一方父母与孩子跨代结盟对抗另外一方。
“作为家庭的一员,当孩子出现‘症状’时,其实是家庭‘生病了’。改善问题不能单从个体入手,而是要从调整整个家庭关系入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孟馥说道。
孩子更关注父母间的关系
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临床总监李维榕博士从2008年开始做“孩子心身健康家庭评估项目”,于2014年荣获美国家庭治疗学院“家庭治疗理论及实践杰出贡献奖”。
这项研究发现,父母直接谈论孩子的问题时,孩子的生理反应很平稳;父母彼此批评和攻击时,孩子的心跳、手汗和皮温三项生理指标明显起伏;父母表现出一追一逃时,孩子更易出现生理反应;即使父母在讨论中沉默,孩子依然有明显生理激活,由此可知:孩子对父母关系的关注超过了对自身的关注。
李维榕博士在2014年将这个项目引入上海,上海家之源开始此项临床研究工作,在对离婚家庭、再婚家庭、核心家庭、多家庭等开展评估,对有情绪障碍、进食障碍、行为问题等各种症状的家庭开展评估工作之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别让孩子做“替罪羊”
那么,如何帮助家庭厘清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如何为卡在家庭三角关系里的孩子松绑、解套呢?
孟馥主任建议,父母应问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对于有“问题孩子”的父母来说,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期待、要求、过往经历中伤痛等有一个了解,然后不断成长、学习。
其次,要把关注点放在家庭的核心关系也就是夫妻关系上。有些孩子会故意制造麻烦来转移处在不良关系中的父母注意力,所以,家庭里有了“问题孩子”,父母更应着重把注意力放在夫妻关系的改善上,当夫妻关系得到了很好地调节,孩子会感到安全,也会在无形中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以及父母对孩子的爱。
第三,父母要客观评价孩子。不要夸大孩子的问题来掩盖家庭夫妻之间的矛盾,应该让孩子从“替罪羊”变为调整家庭的资源。
“任何人都不会比孩子更了解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最关注父母,他们作为家庭的观察者,给父母的建议往往比我们心理医生给出的建议更到位、更实用。所以,我们不要让孩子成为问题的所在,孩子有问题往往就是整个家庭的问题,给孩子松绑,转换孩子的角色,利用孩子对家庭的观察、了解、建议,来帮助家庭做一个改变。”孟馥主任说。
其实,父母也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有了好的转变正是父母所期待的,当父母知道了是他们影响了孩子,他们也想要通过改变自己来帮助孩子,这是双赢的。在整个家庭系统,任何一个人改变、几个人改变,整个系统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