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9月18日> 总第1540期 > 10 > 新闻内容
老人要有“五老”
综合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杨萍,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李旭东,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主任医师   

        年轻时,票子、房子、车子是标配;而老人晚年最重要的5样,无非是“五老”:老伴、老友、老底、老窝、老本。对老人而言,老伴、老友的精神关怀,比老底、老窝的物质保障更为珍贵!

  老伴:陪你享福,陪你吃苦

  “老伴老伴,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国老年学学会杨萍秘书长谈到,即使子女很孝顺,他们大多也在忙工作,照顾孩子,很难真正抽身照顾到老人身心。老话说“满堂子孙不如半路夫妻。”话糙理不糙,但实际确实如此,有老伴在旁照应,知冷知热,也可以让子女更放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伴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陪伴就越发重要。“老年人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会比较强,”杨萍秘书长回忆道,“曾经接触过的很多老人都说‘如果知道家里还有一个人在,就不这么害怕了。’”。老年人对感情的需求并没有随着年龄而减淡,只是限于情感表达的含蓄,而羞于谈及。

  老伴这么重要,不少离异或丧偶的老人也会选择夕阳恋,但夕阳恋看似美好,却有些因财产、感情、家庭等原因,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杨萍秘书长建议,“子女也应先替老人着想,不能总让老人来牺牲自己的晚年幸福,来满足儿女的意愿,要学会为父母考虑。”   老窝:房子是对家的情感和依赖

  老人对于房子依赖感很强,认为“有房子就有家”。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主任医师李旭东表示,无论是老两口单独居住还是跟子女共同居住,都是当下较常见的形式,但具体如何住,还要看老人自己的心态和理念。

  尽管有些老人有卖掉房子住养老院的想法,但现在养老主流仍是居家养老。老人大多安土重迁,家的抽象意义大于实体。

  在“以房养老”的过程中,养老机构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潜在风险,老人要学会甄别那些以抵押房子为由的骗子。如果要做重大的决定,一定要跟子女、亲朋商量。

  老友:老年“朋友圈”热闹点好'

  “人活着,不仅需要家庭的温暖,也需要友谊的慰藉,需要有一些知心朋友。”杨萍秘书长说,老年人的朋友圈要热闹点,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都是老友。

  经历的时代不同,知识和经验更新变慢,子女与父母间或多或少都存在沟通上的问题。而老年人之间由于共同的时代经历,会有更多话题可聊。

  老友间常串个门,聊聊天,诉说家长里短,也会排解内心不良情绪。杨萍秘书长提醒道,这些不仅能让老人心情愉悦的同时,也更有益于健康。《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常感孤独的老人减寿6年。这是因为,孤独会带来抑郁情绪,活动也会减少,导致身心状态变差,而缺乏归属感的老人患高血压的风险高出124%。

  老底:养老钱决定晚年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退化,老人还是要留一部分钱为养老做准备。虽然现在大部分都有医保了,经济负担变小,但不建议把所有积蓄都一股脑留给子女。

  “当下有很多老人被骗,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关爱,子女不在身边或对老人关心不足,就被骗子逮到了可趁之机,一步步骗取老人钱财。”李旭东说,这些打着卖保健品旗号的骗子一般不卖风险高的东西,而是卖假保健品,尽管短时间内无伤性命,但收效也无保障。

  老本:健康是老人最大的“本钱”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人身体健康,还能发挥余热,使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痴呆是老年人经常得的三大疾病,李旭东建议,老人除了自己平时要注意饮食调养和精神调节外,60岁以后的老人,更要注意至少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

  如果是身体比较健康的老人,每年体检1次即可,如果是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人,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医生的建议,定期体检。如果碰到家中的老人不愿去医院体检,杨萍秘书长建议,子女要学会跟老人沟通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检只是为了让身体更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说到有些父母生病了却不愿麻烦子女时,杨萍秘书长表示,其实很少有父母真的不愿意麻烦子女,只是因为他们被关心的不够。如果子女经常回家看看、给父母打打电话,疾病也会得到及早发现和治疗。(李颖超)

  老人最需要

  “三感”   尊严感 即便老人心力体力不支,子女也别事事为老人代劳。所谓“自证预言”,子女的每次代劳都是对长辈衰老的自我认知的强化。和老人相处和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老人的尊严感,特别是各项功能逐渐衰退的老人,和他在一起,要挖掘他的潜能,比如有的老人因为尿失禁而感到丧失自尊,我们可以让他尽量自己吃,能独立外出就不要寸步不离。如果事事代劳,结果把老人的信心和自尊弄没了,“代劳”就得不偿失。要帮助老人看到自己更多的优势,而不是随着衰老而逐渐丧失的方面。

  计划感 退休后,很多老人的生活会陷入无序:不再出现“待办事项”,没有规划和安排,也失去了很多社交生活。在对退休老人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随着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研究显示,这是因为老人的身体尽管处于退休状态,但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退休”。那些退休后还利用一技之长发挥余热的老人,特别是从事脑力工作的老人,比如学者、企业管理人员,很少发生家庭摩擦。因此,老人退休后要给精神寻找“压力”,或是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学会新技能、从事志愿者服务等。

  仪式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仪式感能给老人带来两件事——信念和归属感。通过仪式,可以对抗不确定性,提升信念,增强归属感。仪式感也真的可以延年益寿。老人更重视仪式,重视节气和时令,老人都有个“周年反应”,即在重要日子前,个体寿命会被暂时延长。比如“等过完生日再死/等看见你结婚再死”,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