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眩晕,大部分人最先想到颅脑有问题,实际眩晕与耳朵也有关。
耳石症的眩晕发作特点是短暂性的,除嵴帽结石一型的眩晕发作大于2分钟外,一般不超过1分钟,由翻身、躺下、坐起或头部后仰、前倾等一系列导致头位转变时诱发,可自行缓解,但常常反复发作,伴旋转性或水平性眼震,可伴或不伴恶心呕吐。
其诊断在详细了解病史后排除严重的中枢性相关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脑部肿瘤,通过Dix-Hallpike手法检查和滚转试验可确诊,一旦确诊,可马上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该方法不需服药,患者无明显痛苦,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可。
相关阅读
手法复位后,需保持大量饮水,保持半规管中体液浓度较低,容易使耳石贴服,减少耳石症的发生。一部分耳石症患者的疾病发生与缺钙、缺乏维生素D有关,这部分患者需适当补充钙。
详见2017年2月10日健康时报总1401期10版《耳石残余症状三周缓解》
耳石症属于耳鼻喉科疾病,治疗的首选手法是复位。手法复位会导致头位改变,在复位过程中,会诱发病人的眩晕再次发作,病人要理解此治疗过程伴发的症状,做好心理准备。
详见2015年5月25日健康时报总1226期10版《耳石症首选手法复位》
耳石症和中风的主要区别在于,耳石症患者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一侧,会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潜伏期2~3秒,持续很少超过1分钟。
详见2014年3月17日健康时报总1179期15版《别把耳石症误当成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