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28日> 总第1534期 > 08 > 新闻内容
艾灸赶走轻度水肿
北京按摩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 钲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8日  查看次数:  

  较轻的颜面水肿,多见于晨起后,有时与前一天睡前饮水过多有关。而有的颜面浮肿与女性月经周期有关,这种特发性的水肿多发生在月经前数日或经期中,待经期结束后可自行缓解,气虚的女性常会出现这种水肿。平时可用艾灸来缓解。

  艾灸具有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打个比方,艾灸就是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了把柴火,只有火烧得够旺,身体这个机器才能更好地工作。如果机器不好好工作的话,身体里的体液就不能顺利通过出汗或者小便排出,从而导致过多的水停留在身体的相应部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水肿。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以下三种:

  艾条灸 将艾条点燃,然后在穴位上进行熏灼,艾条距穴位约1~2厘米,以能耐受的热度为宜。一般常用的穴位是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每穴艾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宜。

  艾盒灸 将长短合适的艾条放入艾灸盒或者网上热销的随身灸灸盒中,点燃后将艾灸盒放置在穴位上进行艾灸,每次15钟~20分钟即可。常用艾灸部位为肚脐(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等。

  隔物灸 这种方法是先在穴位上放上药物或用药物做成药饼,然后将艾炷放置在药饼上,再点燃艾灸。这种方法既可发挥艾灸的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升阳作用,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灸法。常用的隔物灸有隔附子灸、隔盐灸、隔生姜灸等。每个穴位大约艾灸2壮~3壮,也就是说依次放2~3个艾炷即可。

  不论选用何种艾灸的方法,都要注意用火安全,尤其是衣物、床单等。当皮肤感觉发烫时,应及时取下艾炷或灸盒,以防皮肤被烫伤发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