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平安医院临床心理科 郑晓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经”最难念。
婆媳关系是世纪难题,也是世界难题,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家庭都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好的婆媳关系,贵在边界。
案例故事:王大妈快40岁才生下儿子,特别宠,终于熬到儿子博士毕业娶了媳妇,能享享清福了,可又闲不住,三天两头往儿子住处跑,洗衣、做饭、收拾房间……但似乎小两口并不领情,觉得生活没了个人空间。等孙子生了,王大妈又因为照顾孩子和儿媳呛了起来: 媳妇一定要用尿不湿,可王大妈觉得用了孩子会红屁股,坚持要用棉纱布;为了多干点家务,王大妈把孩子和大人衣服一起洗了,媳妇却说小孩衣服要单独洗,用专用洗涤剂;她怕孩子冷,给裹紧点,媳妇却说小孩脸上都长湿疹了,要少穿点……芝麻绿豆的琐事,耗尽了王大妈最后那点心气儿!
重新定位
自己的儿子
从老人的角度出发,重建和谐婆媳关系,第一件事儿:重新认识自己的儿子。
在王大妈看来,儿子还是小时候那个和自己母子连心、密不可分的关系,她全方位介入儿子的婚后生活,事无巨细地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势必会让儿子产生一种错觉,自己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还依赖着妈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这一切看在媳妇的眼里就会觉得丈夫是个“妈宝男”,在内心就会对婆婆和老公产生抱怨,进而排斥婆婆进入自己的生活。
事实上,当孩子成立了自己的家庭,那么他的小家庭的关系将凌驾于其他一切关系之上,此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势必会疏远,父母必须要学会离开孩子的生活,但这一点对于老年父母来说,尤其难以做到。因为人老了,随着体力和精力的下降,会变得更加依赖,极力维持和儿子的亲密关系,甚至把儿子还是当作私有财产时,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尴尬,也会引起儿媳不满。
儿媳和闺女
是两个“物种”
最好的婆媳关系,也就是婆媳。不要再一味尝试打破边界,强行把彼此当母女。
王大妈总想把媳妇当作自己的亲闺女来照顾,没有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她希望媳妇也能把自己当作亲妈一样来亲近。
可这其实是很难的,一方面媳妇不是她养大的,势必有很多不认同她的地方;另一方面,想像亲妈一样对媳妇毫无保留,也许婆婆觉得这是一种亲密无间,但媳妇并不那么认为,反而会觉得这破坏了她的私人空间,让她没有隐私,反而会产生反感。所以,定位的错误使得王奶奶对这段婆媳关系期望太大,最后失望也必然很大。
试着在
孩子生活中“收手”
老年人退休后,心理落差大,特别需要尊重和关爱,但由于生活圈子狭小,情感依赖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在子女身上得到感情的满足和宣泄。
祖孙同堂固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但这不代表老人的晚年生活一定要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孩子成年后都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应当给予其一定空间,尊重彼此的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更重要。
美国圣卢克罗斯福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有较高生活目标的老年人更长寿,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也比常人更低。这一研究说明,有目标对于晚年生活至关重要。老人有生活目标,才会找到乐子和生活的意义。
喜欢出去走走的老人可以设定一个旅行计划,先从周边的旅游景点开始;喜欢学习的老人不妨参加老年大学,学点感兴趣的东西;老人可以参加社区志愿者团队,或者学点心理学知识,帮有需要的人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