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07日> 总第1528期 > 11 > 新闻内容
她将脑瘫儿子送进北大和哈佛
综合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7日  查看次数:  

  30年前,武汉女教师邹翃燕在生产时,因医疗事故,导致她的孩子一出生就被诊断为重度脑瘫。

  在5份病危通知书以及“将来非瘫即傻”的预言面前,

  25岁的邹翃燕没有听从医生让她放弃这个脑瘫孩子的建议,而选择将孩子留下。

  她给这个命运多舛的儿子取名丁丁(第二个字读zheng,取自《诗经》“伐木丁丁”)。

  从死神手里抢回丁丁一条命,邹翃燕艰辛培养的丁丁不仅打破了“非傻即瘫”的断言,

  且一路学业优异,大学考进北大,研究生考进哈佛!

  这30年,这对母子更愿意看作是一场“一起奔跑的马拉松”。   邹翃燕回忆说,在儿子出生后,自己的命运就像是过山车,时而低谷时而高扬。第一个低谷,就出现在丁丁出生的1988年,那年她25岁。

  那年,在得知怀孕后,从小体弱的邹翃燕便想尽一切办法,要生一个强健聪明的孩子,“我是老师,当时的政策规定我们只能要一个孩子,所以就格外重视。”

  7月18日,心怀欢喜而又略感恐惧的邹翃燕被推进了产房。“原本是顺产,但医生为了加快产程,人工破膜放掉羊水。”邹翃燕回忆,她生产时不巧处于早上交接班时间,邹翃燕一个人被扔在了床上,两小时无人问津。待接班医生发现时,还是胎儿的丁丁已经宫内窒息。

  随后,刚出生的丁丁就被医生下了5个病危通知书,“医生一再劝我放弃,告诉我这孩子没有抢救价值。”

  丈夫很理智,说不要这个孩子,若她要,孩子就由她自己管。可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来到人世,25岁的邹翃燕已经用尽了每个毛孔的力气。“不行!我要把娃留下来!”

  “你不听医生的建议,这么固执,那你自己养这个孩子吧!”丈夫的话字字如刀。在一息尚存的骨肉和丈夫之间,邹翃燕选择了前者,自此开始了一段前途未卜却注定铺满荆棘的人生。

  出生第五天,丁丁终于发出了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医生告诉我,哭只是表明孩子保住了命,以后是傻是瘫,就不好说了。”

  十多天后,邹翃燕带着丁丁回到了家中。脑瘫患儿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运动神经受损,导致瘫痪;一种是智力受损,导致痴呆;第三种是两者兼具。邹翃燕最大的愿望是孩子智力正常,即便瘫痪或许还有可能独立谋生。

  丁丁1岁前检测,智力没问题,但轻偏瘫,左脚活动不灵,有运动障碍。他总是流口水,双手没力气,握不住东西。

  由于小脑运动神经受损,丁丁一岁手不会捏,两岁才会站,三岁才会走,六岁才能跳……但在邹翃燕心里,丁丁就是众多普通小孩中的一个,只是比别人慢一点而已。

  医学上认为,对于运动神经受损的脑瘫儿来说,3到6岁是修复运动机能的黄金期。所以,从3岁起,邹翃燕就开始带着丁丁到医院做康复训练。

  当年,身为教师的邹翃燕月薪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需自费,光按摩就得一周3次,每次5元。为养家糊口和给丁丁治病,她跑遍全省做礼仪培训,甚至还兼职卖过人寿保险。支撑邹翃燕的只有一个信念:医生虽从未承诺丁丁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说3~6岁是儿子的黄金治疗期,那么,治,一定比不治好!

  养育一个脑瘫孩子的过程异常艰辛。邹翃燕白天要上班,晚上或周末还要带儿子接受令儿子痛苦万分的按摩,风雨无阻。

  有一次送丁丁去中医院按摩,天降大雪,邹翃燕骑自行车带着丁丁,车子一滑,陷进了泥坑里。她把儿子扶起来,自行车倒了;刚把自行车扶起来,儿子又倒了。等到了医院,母子俩都成了泥人。看到母子俩来了,医生大吃一惊:“我们都以为今天你们不会来了呢!”邹翃燕说:“儿子的病耽误不得,哪怕天上下刀子,我们都得来。”

  孩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迈步,第一次叫妈妈,都令邹翃燕激动和感恩,仿佛那些不幸都被过滤掉了。

  在别人眼里,邹翃燕是个狠心的母亲。丁丁运动神经不协调,用筷子这种小事对他来说也难如登天。别人都劝邹翃燕,别让孩子学了。邹翃燕坚决让儿子学用筷子,她不希望儿子因身体疾病自惭形秽。自己对儿子的要求越高,儿子才会更努力。打过、骂过,一年多后,丁丁终于学会了用筷子。

  邹翃燕还想尽办法帮助丁丁克服身体缺陷给学习带来的障碍。丁丁握不稳笔,她就抓着他的小手,从粗的画笔开始,练习画一些形状,再换细的笔。从儿子一岁起,她每天坚持带他读书,看画册,丁丁不到两岁就认识了100多个汉字。

  丁丁上一年级时,两门考了198分,年级第一。邹翃燕问:“那2分丢哪儿了?你是真不会吗?”“妈妈,我第一名!”“我知道你第一,但那2分你丢得该不该?”在母亲的悉心陪伴和严苛要求下,丁丁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路领先。

  2007年,17岁的丁丁以660分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多年坚持康复训练,丁丁的身体也越来越接近正常人,总体不影响生活,只是诸如穿针引线、科学实验的精细动作无法完成。2011年本科毕业后,同年进入北大国际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和博士。

  2016年3月,已经工作一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我从来没敢想过申请哈佛,是妈妈不停地鼓励我,让我试试。我每次迟疑不前时,妈妈都会伸出有力的双手。”丁丁说。

  在丁丁眼里,妈妈是他的“精神导师”。邹翃燕则称自己是孩子的挚友:“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了孩子而不断成长的妈妈。我绝不只是这场马拉松的陪跑者,我也是运动员,伴随医生当年断言的痛苦与艰辛,我也收获了力量与快乐。”

  养育一个脑瘫儿子的同时,邹翃燕一分一秒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事业也一路开挂,突飞猛进。在百度输入“邹翃燕”,已经成为大学副教授的她头衔不下几十个,所获荣誉占了满满一大屏——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文创系学术负责人,学院礼仪形象工作室主任……但她觉得,最重要的“头衔”,却是一位把“脑瘫儿”培养成哈佛硕士的单身母亲。

  邹翃燕说,“很多人说我跟丁丁很智慧,如果说我们俩智慧,我们俩最大的智慧就是我们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努力地强大自己,争取改变这个现实。”图文综合自微信号:家长荟萃、红星新闻、央视《面对面》:母爱的奇迹   

        相关阅读

  脑瘫儿并非智力低下

  中国现有600万左右脑瘫患者,绝大多数是儿童。在中国,公众对脑瘫的认知停留在较低层次,最常见的就是将之与智力发育不良划上等号,事实上,只有不足40%的脑瘫患者存在智力缺陷。

  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梁树艺主任介绍,单纯的小儿脑瘫一般仅仅是指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也就是说,单纯的脑瘫主要体现在孩子的运动功能障碍上,多数患脑瘫的孩子无法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身体,无法正常的进行活动。

  很多人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脑瘫的普遍性和可治疗性,中国一些脑瘫孩子缺乏有效治疗,甚至很难存活到成年。建议患儿家长不要放弃给孩子康复的机会,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但可以减轻脑瘫对孩子的影响,往往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中国青年报、健康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