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5月08日> 总第1503期 > 12 > 新闻内容
宝宝的世界,时光很慢
健康时报记者 任嘉霖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8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张纪水,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
擅长:孤独症(自闭症)、学习障碍、精神疾病、脑认知功能研究、心理咨询、联络会诊等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普通),周五全天(特需)   有没有这种感觉,小时候时间很慢,一个小时都那么漫长,长大后时光却如白驹过隙,一年时间也就转瞬即过。
其实,并不是因为成人的生活更忙碌抑或更精彩,而是因为,宝宝们的时间感知真的比成人要慢!
爱尔兰共和国都柏林大学安德鲁·杰克逊博士对孩子关于时间的感知曾做过一项研究。
在对不同动物进行这一研究和对比之后,杰克逊博士表示,时间感知与体型大小存在关系,也就是说孩子越小,新陈代谢率越快,感知时间的流逝也越慢。他解释,“体型大的动物和体型小的动物对闪光的感知差别很大,体型小的动物就如同以慢镜头模式看待世界。这一结果已经在人类身上证实,并且会随着年纪而改变,儿童感知到的绝对更快。”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张纪水主任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做过孩子体型大小对时间感知的差异性研究,不过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分为4个阶段,了解这4个阶段家长更容易帮助孩子成长。
0~2岁婴儿期
这时期的孩子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处于实物思维阶段。0~2岁的婴儿可以感知运动但对时间非常不敏感的。张主任介绍,婴儿因饥饿等待食物大哭或家人长时间不在身边而大哭,都是因为他们有不安全感、处于焦虑状态的一种反应。
这一阶段,家长会发现宝宝们好像很没有耐心,他们想要做什么,立刻就要满足,而且不听劝。比如要吃饭了,宝宝还要玩玩具,家长说一会儿我们再玩好不好,宝宝往往不会理会这样的承诺。不过虽然对时间没概念,但他们对声音、实物都很敏感。家长只要多陪伴就能缓解宝宝的焦虑。
3~6岁学龄前期
这时期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初步形成,处于实物+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已经慢慢的开始理解时间了,对简单的白天、黑天与时间先后顺序都开始感知了。
张主任表示,这一时间的孩子对时间的理解表现在空间和速度上。家长可以通过排队、排序和一些简单的比赛来让孩子感知时间。比如告诉孩子,一分钟要跳多少次跳绳,要在一个小时内画完一幅画,比如季节的更替等。
7~11岁小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发展期。
他们已经能正确的理解时间概念了。他们知道时间的长短,已经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
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时间。12岁之后
12岁之后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时逻辑思维已经形成。
张主任强调,这一时期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有系统的、宏观的概念,让孩子学着给自己定一些计划,这对他们十分有必要。
这有利于孩子理解时间,对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时间会有更深的体会。
对于人格的养成也应该在这一时间完成,如讲诚信、守时等。
上一篇 下一篇